《沙丘》狂揽奥斯卡6项大奖 而全球超75%土地不断退化

《沙丘》中的巨型沙虫吞下香料车

在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1部《沙丘》拿下6项大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虽然最终止步于最佳影片,但也已成为当晚最大赢家。

其实早在《沙丘》首映时,该片便被赋予“这个时代星战级作品”的期望,一阵橘色的沙漠热潮席卷院线,在大银幕上看更能感受其波澜壮阔、细腻别致。而影片中看似超现实的“沙漠星球”景色,却最大限度舍弃了绿幕技术,来自实景拍摄。

约旦最引以为傲的沙漠景观——瓦迪拉姆(Wadi Rum),也是《沙丘》的取景地之一。

《沙丘》的取景地,

包括挪威的斯德兰特半岛;

阿联酋的阿布扎比;

以及被称为“月亮谷”、

约旦最引以为傲的沙漠景观

——瓦迪拉姆(Wadi Rum)。

约旦“月亮谷”瓦迪拉姆,该地也是影片《火星救援》取景地,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摄影:ROBERTO CORNACCHIA

摄影:Daniel Case,wikipedia

然而,与具备720平方公里沙漠景观、作为影片取景地之一的瓦迪拉姆不同,片中的厄拉科斯星球可是全球都覆盖在了沙漠当中——这不禁让人联想,现实世界的地球如果变成“沙球”将会怎样?

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Annie Griffiths眼中《沙丘》的取景地——瓦迪拉姆。

摄影:ANNIE GRIFFITHS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人口扩张,地球上更多地方容易受荒漠化影响,即曾经可耕种的土地面临永久退化。

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发布的新版《世界荒漠化地图集》(World Atlas of Desertification)显示:

地球上超75%土地面积已不同程度退化,

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变为90%

全球范围内,

每年有418万平方公里土地退化,

其中非洲与亚洲受影响最大;

到2050年,

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农作物产量

减少约10%

到2050年,

预计有7亿人因土地资源稀缺而流离失所;

到本世纪末,

这个数字会变成100亿人

科学家们猜测,土壤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4.5亿年,而在风和水的作用下,土壤也并非永恒。

摄影:JIM RICHARDSON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看似荒凉的沙丘,实则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摄影:CAROL M. HIGHSMITH, BUYENLARGE, GETTY IMAGES

土壤里爬满了微生物和虫子,它们滋养着土壤、帮助营养循环,以交换植物中的糖分

摄影:MATTHIAS WITTLINGER

叙利亚郊外的一座古老的拜占庭遗址,展现了水土流失对曾经繁荣的毁灭性影响。BBC评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其中之一Bernard Montgomery认为:“土壤与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这是生命的根源”。土壤是有“生命”的,而仅含有3-4种养分的化肥根本无法替代土壤这一复杂系统。

摄影:JIM RICHARDSON

英国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爆火,富翁主角灰头土脸干了一年农活,却只赚了144英镑。而片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在片中看着自己辛勤耕作的田地感叹:“在这个国家,我们还能收获90或100次,然后土壤就会枯竭。”

据联合国称,虽然土地退化在历史上多有发生,但如今速度已加快,达到历史速度的30-35倍,这种退化往往有多因素驱动,包括城市化、采矿、农业与牧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树木与其他植物被清除,农作物耗尽土壤的养分,气候变化则增加了干旱的风险。全球有近1/3人口生活在易受荒漠化影响的旱地上。

摄影:JIM RICHARDSON

比如,在咸海周围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地区,过度使用农业灌溉用水导致咸水湖水体萎缩,成为盐碱沙漠形成的主要因素;非洲萨赫勒地区(一条长超过3800公里的狭长地带),其北部与撒哈拉沙漠接壤,南部与热带稀树草原相交,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导致木材采伐、非法耕作、为住房开垦土地,致使沙海不断入侵。

一个世纪以来,撒哈拉沙漠已扩大10%,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增速了撒哈拉扩张的自然周期。

(在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状总是变幻莫测,但沙丘的位置却几乎不会移动,横滑下图查看完整版)

卫星:GEOEYE-1

为了阻止地球变成《沙丘》中的“厄拉科斯星球”——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122个国家承诺以土地退化0增长为目标;该公约还提倡,到2030年,让非洲20个国家恢复1亿公顷退化土地。然而到目前为止,恢复工作好坏参半,比如为了缓解荒漠化而引进东非的一种豆科灌木,它已被证实存在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隐患。

一个沙漠被“消灭”——榆林以西沙漠化的逆转,1985 年(上图)与2021年情况对比。2020年4月22日,中国陕西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图源:Wikipedia

与《沙丘》取景地约旦瓦迪拉姆同等震撼——8种“世界级”沙漠奇景↓

戈壁沙漠

戈壁沙漠是世界最北的沙漠;位于蒙古国南部,以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部二连浩特一带。

摄影:GEORGE STEINMETZ

摄影:JOHANNES EISELE

莫哈韦沙漠

莫哈韦沙漠是美国最大沙漠,从南加州到内华达,从亚历桑那到犹他州,横跨几万里。以“会歌唱的沙丘”现象闻名;因印第安原住民“莫哈韦人”(Mojave)而得名。

摄影:Andrew Evans

摄影:JENNIFER EMERLING

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大沙质荒漠,地球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它形成于约250万年前,位于非洲北部。

摄影:BRENT STIRTON

梅尔祖卡(merzouga),摩洛哥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入口

摄影:RICARDO OGALDE

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位于非洲东北部

摄影:Design Pics Inc/Alamy Stock Photo

阿拉伯沙漠曾是古代贝都因人(Bedouins)定居点

摄影:ROGEL TURA

索诺拉沙漠

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它是生物品种最多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完整、最大的旱地生态系统之一,生活着60种哺乳动物、350种鸟、20种两栖类物种、100种以上爬行动物、30种当地鱼类,并有超过2000种当地植物。

摄影:ARIZONA OFFICE OF TOURISM

索诺拉沙漠上由土著人制作的数百幅岩画距今已500至1500年。

摄影:HENK MEIJER

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旱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主体位于智利境内,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

摄影:GIULIO ERCOLANI

阿塔卡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土壤荒瘠、强酸性,连细菌也难以存活,“缺水”是主要原因。

摄影:A. DURO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外的拉西拉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

摄影:SCIENCE PHOTO LIBRARY/ALAMY

纳米布沙漠

一半大沙漠一半大西洋的纳米布沙漠,位于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境内

摄影:Julian Walter

纳米布沙漠的苏丝斯黎(Sossusvlei)沙丘,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被称为“沙丘巨人”

摄影:FRANS LANTING

最后压轴,当之无愧“中国颜值最高的沙漠”——“看起来很好吃”的巴丹吉林沙漠,(点我查看巴丹吉林沙漠,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