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年,增大2cm,部分癌变!息肉与癌,可能就在拖延之间……

有人说,息肉是良性的,不用管它;

有人说,息肉很可怕,要格杀勿论,不摘就会变癌症。

我到底要不要摘息肉?

我摘了就不需要管了吗?

……

面对息肉,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3年!息肉增大2cm!部分癌变!

“陈医生,我想做个胃镜。”

“你哪里不舒服,为什么需要做胃镜呢?”

“我三年前做过一次胃镜,医生说我有胃息肉,让我切除,但我一直没有时间。现在有空了,就打算把它摘了。”

“你的胃镜是在哪里做的?”

“我在另一家医院做的,这是报告单。”

报告单提示:腺瘤样的息肉大小约1.0cm。

“这个息肉在当时就应该切除,现在过了三年,要有心理准备,不排除息肉变大或者癌变的可能。当务之急是重新做个胃镜,检查息肉目前的情况。”

……

患者当即办理住院手续,预约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息肉已经长到3cm大小,且表面充血明显,存在癌变或即将癌变的可能。

随后,在我们天医消化内科医生的妙手下,不到一个小时就将这息肉切除了。

切片的病理结果提示:息肉部分癌变。

幸运的是,息肉的切缘阴性。

这意味着癌变还局限在息肉内,没有进一步扩展到其它部位,尚处于早期阶段。

切除息肉以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律饮食、作息并按时复查,其复发的机率很小。

即便是复发,可在息肉早期较少的时候就进行切除,手术方便且风险较小。

息肉是癌症的前兆?应切尽切?

一般情况下,息肉确实是一种良性病变。

但不得不说的是,很多胃癌就起源于息肉。

在息肉中,有很多类型就属于癌前病变。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息肉,则需尽早在内镜下完成治疗。

❶ 胃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最可能转为癌症的一种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发生恶变的风险很高。

所以,活检提示腺瘤性息肉时,应及时切除。上文患者的息肉即为腺瘤样息肉,因没有及时切除,在短短三年内,增大了2cm且发生部分癌变。

❷ 直径大约为1.5厘米的息肉,应及时切除,因为息肉越大,恶变的风险越高。

而且,除了会发生癌变以外,随着息肉直径的变大,手术风险,出血、穿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我们建议在息肉较小的时候就切除。

❸ 在随访过程中,息肉体积不断增大。

如果是良性病变,息肉几乎不会有形态上的变化,但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息肉而言,其体积会不断增大。

天医消化内科医生划重点

绝大部分的息肉都存在恶变的可能,在发现初期、息肉较小时,就选择切除的话,手术相对简单,风险较低。

所以,如果发现有息肉,建议尽早处理。

但部分增生性息肉或炎症相关性息肉,由于其癌症风险很低,可以考虑随访观察。

胃息肉的形成与预防

胃息肉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其常见的原因有:

❶ 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均会诱发胃息肉。

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切除。

❷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进食腌制和烟熏的食物,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

❸ 环境和遗传也是重要的因素。这是不可控的因素,需定期做胃镜检查,进行长期的慢性随访。

那么,如何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呢?

❶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素,能够促进胃的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排空。

此外,还应戒烟、戒酒,远离腌制、烟熏的食物。

❷ 按时吃早餐。不吃早餐对胃的刺激非常大,容易导致胃息肉的形成。

❸ 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癌的元凶之一。

❹ 如果存在家族病史,建议定期胃镜检查,在息肉较小的时候就进行切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