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开穴:点穴须知以及功效

大家对胸部健康以及穴位都是比较浅显的理解,并没有深入到我们繁忙的生活中。

我们时而快时而慢生活,其实都应该去关注我们的健康!

null


乳周八穴:乳根 食窦 天溪 胸乡 鹰窗 灵墟 神封 步廊
乳根穴:乳根穴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主要治疗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胸痛等。乳中穴的位置: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

null




食窦穴:食窦穴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食窦穴有利胸膈、调脾胃、祛水饮,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的作用。

null



天溪穴:天溪穴在胸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天溪穴有生发脾气,宽胸理气,止咳通乳,宽胸通乳的作用。

null



胸乡穴:胸乡穴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null


鹰窗穴:鹰窗穴别名鹰中穴,从锁骨数下来第三根肋骨处向两侧平移至乳头上方。经属:足阳明胃经。丰胸,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

null


灵虚穴:灵墟穴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灵墟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胸胁支满、咳逆喘息、呕吐噎嗝等。现代又多用灵墟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等。灵墟穴主治咳嗽,气喘,呕吐,胸胁胀痛,乳痈;以及肋间神经痛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嗅觉减退;其它:鼻炎,胸膜炎,乳腺炎,食欲不振。

null



神封穴: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呕吐,洒淅恶寒,不嗜食。 配穴: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null



步廊穴:步廊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呕吐等作用,步廊穴的位置: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详见本文图解步廊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null



乳上方6穴:鹰窗 屋医 库房 气户 缺盆 中府鹰窗见上文
屋翳穴:屋翳穴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屋翳穴有降逆平喘、消痈止痛,理气安神、活络通乳,止咳化痰,消痈止痒等作用。

null



库房穴:库房穴在第一个肋间隙位置,距离前正中线4寸位置
按摩库房穴这个穴位在帮助缓解和治疗咳嗽气喘问题方面,胸肋胀满方面和咳吐脓血方面发挥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的话,能够帮助达到存储脾土微粒和燥化脾土水湿的效果,对于我们的肺部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null


气户穴:仰卧位,在乳中线上,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气户穴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功效作用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气户穴有理气宽胸,止咳平喘的作用。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云门穴,与云门意义相同。本穴治证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有消热宽胸之功,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主治病症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气户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气户主要用于治疗胸、肺等疾患:如哮喘、咳逆、吐血、胸胁疼痛、胀满、食噎。现代又多用气户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气户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胁胀满;瘿瘤,瘰疬;呃逆。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其它: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穴位配伍气户穴配肺俞穴治喘咳。气户穴配云门穴、天府穴、神门穴,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气户穴配云门穴、天府穴,治喘逆。气户穴配人迎穴、扶突穴,治瘰疬。气户穴配华盖穴,有宽胸利气的作用,治胁肋疼痛。

null


缺盆穴:标准定位:缺盆穴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缺盆穴位于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病症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喘息,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咳嗽,唾血,胸中热,胸满,胸闷,瘿气,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喉痹,瘿瘤,上肢麻痹或挛急,颈肿,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等。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缺盆穴主要用于治疗胸肺、上肢疾等疾患:如咳嗽、唾血、喘息、缺盆中痛、胸闷、瘰疬、瘿气、咽喉肿痛、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等。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胸满;上肢麻痹或挛急;缺盆中痛,瘰疬,颈肿,咽喉肿痛。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其它: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配伍应用缺盆穴配膻中穴、巨阙穴,有宣肺止咳的作用,治咳嗽。缺盆穴配天突穴、中府穴,治缺盆中痛。缺盆穴配水突穴、气舍穴,治咽肿。缺盆穴配肺俞穴治咳嗽。

null



中府穴:标准定位: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中府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
主治疾病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脓疡,支气管扩张,胸中胀闷,胸中烦热,鼻流浊涕,喉痹,胸痛,咳吐脓血,呕吐,嗳气吞酸,不下食,腹胀,肩背痛,瘿瘤,汗出,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等。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胀闷、胸痛、肩背痛。中府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肺脓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腹胀、喉痹及肩背痛等。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结核等。肺胸病: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胸闷,鼻流浊涕,喉痹,胸痛,咳吐脓血。胃肠病:呕吐,不下食。其他病:肩背痛,瘿瘤,胸中烦热,汗出,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中府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中府、云门两穴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治症均为咳喘、胸痛,但机理不同。中府主内、主合,云门主外、主开;中府治肺郁之症,偏重在肺气虚,云门治气不得外宣之郁,以通经行气之功居多,使阴滞之气,化云行空,畅达于阳。《针灸大成》言云门:“禁针,误刺生晕,以其升散太过也。但治壮人之郁则宜,若老人郁症,针此反伤正气,宜取丰隆引气降下,解郁而气不耗损。”穴位配伍中府穴配尺泽穴治咳嗽.中府穴配肩髎穴治肩痛。中府穴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中府穴配太溪穴、太渊穴、足三里治肺结核。中府穴配定喘穴、内关穴、膻中穴治支气管哮喘。中府穴配间使穴、合谷穴,治面肿。中府穴配云门穴、天府穴、华盖穴、肺俞穴,治哮喘。中府穴配风门穴、合谷穴,治寒热、喉痹。中府穴配肺俞穴,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中府穴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外感咳嗽。中府穴配复溜穴,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中府穴配意舍穴,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null



乳内侧5穴: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愈府
神封穴见上文灵墟穴见上文
神藏穴:神藏穴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效作用神藏穴有宣肺止咳,化痰定喘,收敛神气,安神定志,宽胸理气,降逆平喘的作用。主治病症神藏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胸痛、心烦、呃逆呕吐、不得饮食等。现代又多用神藏穴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神藏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肋间神经痛等。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它: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胸膜炎,消化不良。穴位配伍神藏穴配天突穴、内关穴、太冲穴治梅核气;神藏穴配心俞穴、玉堂穴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神藏穴配肺俞穴、定喘穴、尺泽穴,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胸痛,咳嗽,气喘。

null



彧中穴: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或中穴(彧中穴)位于人体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1寸(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间隙中)。仰卧位。自乳头垂直向上摸3个肋间隙(即第1肋间隙),在该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主治病症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穴”及“或中穴”可达到效果。穴位配伍或中穴配风门穴、肺俞穴治外邪袭肺;或中穴配天突穴、间使穴、华盖穴治咽喉肿痛。

null



愈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病症】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2.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食欲不振;3. 其它:胸膜炎。

null



乳外侧3穴:胸乡 周荣 中府胸乡穴见上文
周荣穴:周荣穴在胸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功效作用周荣穴有宣肺平喘,理气化痰,宽胸利气,生发脾气的作用。周荣穴有宽胸理脾之功。其所治症,为胸胁满、不得俛仰、咳嗽、食不下等症之因于滞郁者,俾使得以舒扩而行驶周遍。主治疾病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炎,胁痛,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食道狭窄,不思饮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胸胁胀满疼痛,膈肌痉挛等。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痛。周荣主治胸肺疾患:如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等。现代又多用周荣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食道狭窄、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周荣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饮食不下等。周荣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其它:食道狭窄,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穴位配伍周荣穴配膻中穴治胸肋胀满。周荣穴配天突穴、尺泽穴、膻中穴,治咳喘。周荣穴配支沟穴、外关穴,治胸胁痛。

null



中府见上文
两乳间2穴:檀中 紫宫
檀中穴:标准定位: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膻中穴的作用膻中穴意义: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热燥之气。运行规律: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热上行天之上部。膻中穴功效: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主治病症膻中穴主要用于心肺及乳房疾患等:如胸痹、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咯唾脓血、产后乳汁少、乳腺炎及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贲门痉挛、小儿吐乳疾患等。膻中穴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以及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乳腺炎等。胸闷塞,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噎嗝,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管狭窄,肋间神经痛,心绞痛,乳腺炎。穴位配伍膻中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泻法)治急性乳腺炎;膻中穴配内关穴、三阴交穴、巨阙穴、心平穴、足三里穴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膻中穴配中脘穴、气海穴治呕吐反胃;膻中穴配天突穴治哮喘;膻中穴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少泽穴、灸膻中穴治产后缺乳;膻中穴配肺俞穴、丰隆穴、内关穴治咳嗽痰喘;膻中穴配厥阴俞穴、内关穴治心悸、心烦、心痛。膻中穴配天井穴治心胸痛。膻中穴配丰隆穴、列缺穴治支气管哮喘。膻中穴配合谷穴、曲池穴治乳腺炎。膻中穴配华盖穴,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短气不得息,咳喘。膻中穴配厥阴俞穴,属俞募配穴法,有宽胸利气,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失眠,怔忡,喘息。膻中穴配大陵穴、委中穴、少泽穴、俞府穴,有通经活络,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胸痛。膻中穴配少泽穴,有通经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主治乳少,胸胁闷胀。

null



紫宫穴:标准定位:紫宫穴在人体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紫宫穴的作用紫宫穴意义: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传于华盖穴。功效作用:散热益气,紫宫穴有宽胸止咳、清利咽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疾病紫宫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吐血、唾如白胶、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咽塞、饮食不下。现代又多用紫宫穴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胸膜炎、食道痉挛等。紫宫穴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等。胸胁支满,胸膺疼痛,烦心咳嗽,吐血,呕吐痰涎,饮食不下。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穴位配伍紫宫穴配玉堂穴、太溪穴治呃逆上气、心烦。紫宫穴配中庭穴、涌泉穴治胸胁支满。紫宫穴配玉堂穴、太溪穴治咳逆上气。紫宫穴配中庭穴、胆俞穴治饮食不下。紫宫穴配玉堂穴、太溪穴,有补肾纳气的作用,主治咳逆上气,心烦。

null



腹部5穴:中脘 天枢 气海 关元 中极中脘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中脘穴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主治疾病中脘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以及失眠、精神病、高血压、黄疸、疳积、虚劳吐血等。中脘穴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穴位配伍中脘穴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中脘穴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中脘穴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中脘穴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脘穴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中脘穴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中脘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中脘穴配内关穴、梁丘穴治胃痛。中脘穴配天枢穴、内关穴、气海穴治急性肠梗阻。中脘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痢疾。中脘穴配天枢穴,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气海穴,有益气摄血的作用,主治便血,呕血,脘腹胀痛。中脘穴配足三里穴,有调和胃气,升提脾气,去湿化浊的作用,主治胃痛,泄泻,黄疸,四肢无力。中脘穴配胃俞穴,属俞募配穴法,有调中和胃,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呃逆。

null



天枢穴:标准定位: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属胃经。天枢穴功效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天枢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和营调经的作用。足阳明经脉属胃络脾,胃为六腑之长,《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本穴位近胃肠,乃大肠的募穴,是大肠经气汇集之处,故可调理胃肠,善治大肠腑证。女子以血为用,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关系着妇女经血之亏盈;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血赖气以行,气滞则血瘀;冲脉起于胞宫,出气街,并足阳明经而循腹上行,为血海。胞富血虚者,可补天枢以益生化之源;胞宫瘀血者,可泻天枢以行气活血化瘀。主治病症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绕脐切痛,赤白痢疾,细菌性痢疾,呕吐,纳呆,癓瘕积聚,疟疾振寒,热甚狂言,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过时不止,淋浊,脐疝,黄疸,腰痛,胆囊炎,肝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经闭,赤白带下,崩漏,带下,产后腹痛,肾炎等。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天枢主治肠胃、少腹等疾患:如腹胀肠鸣、绕脐切痛、赤白痢疾、便秘、呕吐、纳呆、水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产后腹痛、疟疾振寒、热甚狂言等。。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绕脐切痛,水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天枢穴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穴之一,也是治疗妇科病证的重要穴。主治腹胀,便秘,肠鸣,泄泻,痢疾,肠痈;月经不调,过时不止,崩漏,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产后腹痛;水肿,淋浊,脐疝,黄疸,腰痛。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其它:肾炎。穴位配伍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天枢穴配气海穴治绕脐痛;天枢穴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天枢穴配足三里穴、内关穴,治消化不良、腹泻。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曲池穴,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天枢穴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治急性阑尾炎。天枢穴配足三里穴、大肠俞穴,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治肠麻痹、便秘、肠炎 。天枢穴配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治急慢性肠炎。天枢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治月经不调和痛经。

null



关元穴: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关元穴的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主治病症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现代又多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关元穴主治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关元穴有保健、强壮作用。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null



中极穴:标准定位: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中极穴功效:募集膀胱经水湿,中极穴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主治病症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肾炎、尿路感染、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胞衣不下等。中极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穴位配伍中极穴配大赫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次髎穴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中极穴配阴谷穴、气海穴、肾俞穴治遗溺不止;中极穴配大敦穴、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疝气偏坠;中极穴配水分穴、三焦俞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委阳穴治水肿;中极穴透曲骨穴、配三阴交、地机穴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穴透曲骨穴、配气海穴、膻中穴、足三里穴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中极穴配三阴交穴、委阳穴治癃闭。中极穴配横骨穴、阴陵泉穴治遗精、阳痿、早泄。中极穴配合谷穴、三阴交穴治胞衣不下。中极穴配膀胱俞穴,属俞募配伍法,有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主治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中极穴配关元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次髎穴,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治尿潴留,淋证。中极穴配阴交穴、石门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闭经,恶露不止。中极穴配中封穴、脾俞穴、小肠俞穴、章门穴、气海穴、关元穴,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