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0.ifengimg.com/pmop/2018/0530/AB46110046C9958D4012612A885FCFFFEB191D6BF_size66_w800_h436.jpeg)
原标题:不做“小糖人”——糖尿病艾灸疗法
↑↑ 点击上方关注,开启健康之旅糖尿病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特点,同时,在预防方面,该病具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不足1/3。糖尿病人数在不断攀升,平均11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那我们怎么预防和控制血糖呢?今天艾博士和大家分享一下糖尿病相关知识。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530/AB46110046C9958D4012612A885FCFFFEB191D6BF_size66_w800_h436.jpeg)
从西医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增高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的代谢内分泌全身性疾病。从中医角度分析,糖尿病属于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乃五脏皆虚。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六腑,胰腺功能紊乱,微量元素失衡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00238bb01565198d10a101.jpg](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IAAAP)
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欧美国家、国内大城市尿毒症、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都是糖尿病,国际国内近年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接近一半的脑血管患者合并糖尿病。消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消渴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因素有关。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又以肾为关键。内外因素渐致脏腑功能的衰减与失调,终致肾阴不足,肺胃津伤,燥热内盛而发为消渴。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俱虚。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可分为上、中、下三消。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IAAAP)
消渴的主症有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症状。上消又伴有烦渴多饮、口干咽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中消又伴有多食易饥、口干欲饮、苔黄,脉滑实有力;下消又伴有尿频繁多、浑浊如脂膏,舌红,少苔脉细数;对于像糖尿病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就要消极对待吗?答案是NO!只要重视健康管理,可以做一个健康的带病人!艾灸在控制血糖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但是艾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合理的选穴、正确的方法、优质的艾条三者缺一不可。“中科艾灸机器人”以传统中医艾灸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智能机器人领先技术和三项专利高科技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芯片把灸疗温热效应控制在最佳治疗范围,精选湖北蕲春三年陈艾为原料,从而改良艾灸,使之古法今用,大大提升艾灸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之功效。艾灸选穴:胃脘下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胃脘下俞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肺俞、脾俞、肾俞分别为肺、脾、肾的背俞穴,能清肺润燥,健脾生津,滋补肾阴,以应上中下三消;太溪为肾经原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补肝肾,清虚热。(获取更多腧穴定位请关.注.中科艾灸机器人,后台留言即可)
配穴:肺燥津伤配太渊、少府;胃热津伤配内庭、地机;肾阴亏虚配复溜、太冲;阴阳两虚配关元、命门;上肢疼痛或麻木配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配风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配风池、曲池、血海。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IAAAP)
糖尿病人在艾灸时要明辨体质,谨防灼伤!中医艾灸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很好,但是也特别注意避免皮肤灼伤,糖尿病患者皮肤伤口很难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