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购买“阵风”M舰载机,交付与使用存在变数

据《印度国防新闻》3月10日报道,印度与法国达索航空已完成关于采购法国26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的谈判。合同总价值约76亿美元,双方计划在今年法国国防部长访问印度期间正式签署该协议。

不受好评的米格-29K舰载机

2009年,印度海军接收了首架米格-29K舰载机,主要部署在“超日王”号航空母舰上。但印度海军对米格-29K的服役表现并不满意,根据媒体报道,米格-29K存在发动机可靠性低、维护成本高、航电系统落后等问题。2016年,印度的国家审计机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米格-29K的整体服役可用率为16%—39%;2015年到2016年期间,可用率长期处于50%以下。

因此,为了为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寻找更好、更适配的飞机,印度海军于2017年开始寻求新的舰载机;2021年,印度海军宣布启动新的舰载战斗机采购程序,将“阵风”M与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纳入考察范围。经过一系列测试,印度海军最终选择了“阵风”M。

外界分析,印度海军作出这一决策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在战斗性能方面,“阵风”M装备了相对于俄制战斗机更先进的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和远程打击武器。在舰载起降适应性方面,印度海军表示其在果阿海军基地进行的测试表明,“阵风”M能够顺利在印度航母的滑跃甲板上起飞,并适应航母的甲板操作。在维护与后勤体系方面,由于印度空军已经拥有36架“阵风”战斗机,印度海军采购“阵风”M可以与已采购的“阵风”战斗机形成良好的协同作战能力。

根据《印度防务新闻》的报道,这26架“阵风”M将分别部署到印度海军现役的2艘航母“维克兰特”号和“维克拉玛蒂亚”号上。首批“阵风”M预计会在签约后的37个月内交付,并计划在2028年开始形成战斗力。

印法持续扩大航空装备合作

近年来,印度和法国之间开展了广泛的航空装备类合作。达索航空已经在印度建立了飞机维护和维修设施,并通过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计划,授权当地企业生产“阵风”的部分零部件。法国《新工业》杂志(L'Usine Nouvelle)报道称,达索航空正在考虑在印度建立“阵风”战斗机的总装生产线,以满足未来可能会有的大规模订单。达索航空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Éric Trappier)表示:“印度正准备签订重大订单,我们完全可以在印度设立总装生产线,以消化这一新增的工作量。”

不过,达索航空近年来一直面临着供应链限制的问题。目前达索航空正努力将“阵风”战斗机的生产速率从每月交付3架提升至4架,并在未来达到5架。

“阵风”M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前所述,印度这批“阵风”M订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生产端上,主要是达索航空目前产能有限而可能导致的交付周期较长。

在使用中,印度媒体曾报道此前印度空军采购的“阵风”战斗机也暴露出了部分技术问题,如航电系统软件升级滞后、部分部件维护成本过高等。而类似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舰载型“阵风”M上。此外,由于“维克兰特”号和“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均设计为滑跃起飞甲板,而“阵风”M并非滑跃起飞型号,尽管其在2023年的陆基测试中成功实现了滑跃起降,但在未来的长期使用中,大概率会暴露出更多适应性问题。

显然,印度此次敲定“阵风”M舰载战斗机订单,必然将进一步推动印度与法国在防务合作上的深化,也是印度增强装备来源多元化的又一体现。未来,这笔“阵风”M订单是否会推动达索航空授权在印度建立总装线,以及服役后其航母战斗群的战力表现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案:侯嘉麒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