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子语(八)
人须有恒业。无恒业之人,始于丧其本心,终至丧其身。然择术不可不慎,除耕读二事,无一可为者。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医卜之类,又下工商一等;下此益贱,更无可言者矣。然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又不可虚有其名而无其实,耕焉而田畴就芜,读焉而诗书义塞。故家子弟坐(1)此通病,以至丧亡随之。古人耕必曰“力耕”,学必曰“力学”。天之生人,俱有心思智虑,俱有耳目手足,苟能尽力从事,何患恒心或失而世业弗永乎?
【今译】
每个人必须有固定产业。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从丧失他的天生的善性开始,最终会丧失他的性命。然而选择技艺不可以不谨慎。除了从事农业劳动和读书教学两个行业之外,没有其他一个职业是可以从事的。商人追逐利益,容易使心思败坏;各类工匠被别人役使,是卑贱的;医生占卜这一类人,又在工匠商人下一等;在这些之下的更加卑贱,更加没有可以论说的。然而从事农业劳动与读书教学应该兼顾,读书教学却荒废农业劳动,饥饿和寒冷就会一起来到;从事农业劳动却不读书教学,礼法道义就失去。又不可以只有一个名号却没有实际行动,从事农业劳动可是天地荒芜,读书教学可是诗书道义都闭塞。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因为这些共同的毛病,灭亡也就随之而来了。古代人耕作一定是“努力耕作”,学习一定是“努力学习”。上天生下我们人,都具有心思智虑,都具有耳目手足,如果能竭尽全力去做,怎么会担心没有恒心使祖先遗留的产业不能永存呢?
【简注】
(1)坐,由于,因为。
【实践要点】
《孟子》之中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张履祥显然是认同这一点的,在他看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固定产业、职业,他反对商业,认为容易逐利而败坏品德,这当然是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从事农业(体力)劳动的重要性,以及读书(脑力)劳动也应当兼顾,所谓“耕读相兼”,这一点其实非常有意义。因为一定的体力付出,可以谋取衣食,一定的脑力付出,特别是为了知识与品德提升而读书,则是任何时代都应当注意的。做到“耕读相兼”,也即德与业的兼顾,方才能够使得祖先留下的产业继续下去。现代社会产业、职业发生了变化,然而德、业之兼顾则始终都是必须的。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