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挖藕,学生变身“捕鱼达人”在校园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原标题: 捕鱼挖藕,学生变身“捕鱼达人”在校园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哇!逮到一条大的!”“哦豁,

原标题: 捕鱼挖藕,学生变身“捕鱼达人”在校园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哇!逮到一条大的!”“哦豁,又挖断了一截藕”……12月21日下午,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三原湖”内,不时传来阵阵欢呼,热闹的景象堪比过节。这是该校延续一年四季的“农庄课程”,到了冬季,就是捕鱼、采藕、收菜的阶段了。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参与这次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个参与的家庭,都领取了一条鱼,进行本次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回家烹饪。

装备齐全 全家上阵

当天下午的天气算不上暖和,但是,当问到下湖捕鱼的同学们“冷不冷?”的时候,大家众口一词,“不冷!好耍!”考虑到天气寒冷,又是第一次举行该活动,学校只考虑了初一的学生家庭,且每个班只选3组家庭作为代表。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活动开始,学校将渔网、铁锹等工具分发给了学生和家长。随后,学生和家长个个斗志满满地下湖了。但是,大家试了几次之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已经浑浊的泥水里根本看不清楚鱼的身影,厚厚的淤泥下面,鲜美的藕还不知道藏在哪里。学校后勤的几名师傅也下水帮忙,将宽大的渔网演水铺开,试着慢慢地往另外一个方向收网。但是,第一遍下来,由于水里的藕影响了渔网的铺设,导致水里的鱼纷纷成了名副其实的“漏网之鱼”。岸上围观的家长似乎更着急,不停地大声支招。挖藕的学生和家长,就没有捕鱼的那么顺利了。常年的淤泥凝结得非常厚重,藕又埋在厚厚的淤泥之下,常常是挖了很大一堆淤泥,才能发现藕的身影,而且常常都被铁锹挖断了。

当然,实践了一阵之后,大家慢慢地累计了经验,收获也越来越多。初一十班的女同学叶伶怡,活动结束之后浑身都是泥,但她非常开心,“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也知道会弄得一身泥,但是没关系。”

万事俱备 只等 “动手”

为了这次捕鱼、挖藕和摘菜,学校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先是将湖里的水抽去了大半,露出湖底的泥土,只留湖心的水,保证鱼的生存。之后又采购工具。尤其是渔网,之前购买的是那种撒出去的渔网,学校担心家长不会使用,而且成功捕鱼的概率低,又四处购买大网。找了新都和成都市区很多渔具店都没有,最后还是到仁寿定制的。

今天的收货,都是同学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今天捕获的这批鱼,重量多在三四斤,个头不小。今年高三毕业生在毕业典礼的时候,投放了一批鱼苗。今年9月入学的初一新生,投放了一批鱼苗。而且鱼苗也是总结了经验的。去年,因为后勤人员不够有经验,投放了一批草鱼,结果将湖里刚发芽的荷叶吃掉不少。所以,今年在投放鱼苗的时候,草鱼不得入内。今年5月,在抽干了湖水之后,初一的同学们全部下水,将湖里的各种烂石块、干树枝等杂物清理了出来。也因此,昨日大家才能放心地下去捕鱼、挖藕。

活动最后,每组参与的家庭都领到了至少一条鱼、一捆菜。这还不算结束,这些家庭还要将烹饪这些食材的过程和成果拍照、录像进行记录,作为课程的最后一部分,与班上其他家庭分享。

劳动教育融入生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什么会花大力气做“农庄课程”?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曾成彬介绍,2017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校越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6年学校就开设了“生活教育”,随后升级改版成了现在的“农庄课程”。这一课程,主要在初一学生当中开展。

该课程一年四季都有相关活动。春天的时候,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购买鱼苗,放到湖里。学校专门划出了一片地,开发成了17块“农场”,供同学们使用。而要使用这些“农场”,各班学生要先做方案,包括种什么,怎么养护等等,之后到年级上进行评选,最好的方案可以最先选地。之后,在学校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还请了农科院的专家,到学校讲座。也带领孩子们到农科院学习。通过这些时间,学校以此为小窗口,打开了语文课、生物课、心理课等一系列创意特色课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