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10亿过境费?蒙古对华下单,用上亿吨煤炭当筹码,中方已读未回

蒙古国想要重启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为了取得中国的同意,蒙古做了什么样的表态呢?对于蒙古的表态,中国又为什么已读未回呢?

近日,根据媒体的报道,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明确表示,有兴趣与中俄两国,重新就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问题开展三方会谈。

很明显,蒙古希望吃到中俄能源贸易的红利。因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运输管道如果能通过蒙古国的话,那这条每年可以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管道,就可以给蒙古国带来10亿美元的过境费,这几乎就是在躺着挣钱。

之前因为蒙古国对中俄的戒心,使得中俄两国一直无法把管道顺利铺在蒙古。在2024年年底俄方还宣布启动新的能源运输管道项目,要经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气。这条计划建设的新管道年输气量仅有350亿立方米,并且还需要绕道才能进入中国,所以运输成本可能更高,但没有地缘风险。一旦这条管道落成,那未来中俄两国恐怕就不会再考虑与蒙古国合作了。所以蒙古国现在才反应过来,决定把中俄两国拉回谈判桌,展现自己的诚意,来为自己谋利。

与此同时,为了让中国同意在天然气运输管道建设项目上松口,蒙古国还计划在2025年将对华煤炭出口量增加20%。按照蒙古国总理的说法,最终要将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量提升到1.65亿吨。除此之外,他还希望与中国在包括绿色能源发电,氢能生产,天然气运输等领域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

从客观层面上来讲,大量采购蒙古国优质煤炭是符合中国经济利益的。因为目前俄罗斯的煤炭供应价格正持续增长,反观蒙古国煤炭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大量进口蒙古国煤炭资源,能帮助中国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和发电成本。当然向中国出口更多煤炭,也可以给蒙古国带来更大经济利益。所以,蒙古对华下单,用上亿吨煤炭给中国当筹码的行为,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不过,中国目前对是否要重启和蒙古国合作的态度,是已读未回,因为蒙古国的外交态度有些微妙。

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时间内,蒙古国和美国的关系快速升温。在前几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将蒙古国列入了所谓“印太民主国家阵营”中,美国还把蒙古国定位成了“可靠、具备能力和天然的合作伙伴”。

在去年,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和国务卿又先后访问了蒙古国,那个时候美蒙还大肆宣传所谓“第三邻国战略”。

在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美国和蒙古国虽然目前还没有进行政治、外交互动,不过,这些互动大概率都是避免不了的。

毕竟在2019年,蒙古国总统访问美国时,当时接待他的就是特朗普。也是那次访问,美蒙两国把双边关系提升为了战略伙伴关系。

那就有一种可能性,在特朗普新一届任期内,美国可能会继续拉拢蒙古和中国博弈。所以当前蒙古的表态虽然是好的,但究竟能拿出多大的诚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接下来,就看蒙古国的具体表现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