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相寓总经理刘洋:长租公寓“数字化”地位提升“新玩家”为市场带来新动力

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方向下,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长租公寓运营商逐渐发展壮大。长租市场规模渐涨,在利好运营企业的同时,租住者们得到了哪些便利服务?行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相寓总经理刘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在保租房建设、金融税收优惠、市场监管及权益保障等政策的支持下,有实力和资源的新玩家如房地产开发商、酒店、金融机构等纷纷进入集中式公寓市场,为集中式市场短期提供了新动力。

新技术解决租户难题

NBD: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寓目前的发展规模?

刘洋:相寓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提供房屋资产管理和长租公寓服务的企业。业务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15个全国重点城市,在管房源27万套,服务200万业主和500万租客。出租率达到96%以上,出房天数连续三年低于10天。

NBD:据介绍,相寓面向业主和租客定制了多种服务,产品包括分散式、集中式、酒店产品、蓝领公寓和综合配套空间等。与其他长租公寓相比,相寓有哪些特殊之处?

刘洋:区别于传统长租公寓,相寓的产品及运营呈现丰富、多元、全面的特点,从业主和租客两端消费者,相寓都有丰富完整的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相寓在长期业务管理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产,能够更高效便捷地理解用户需求,同时能够洞察市场和用户的变化,不断自我迭代产品,保持内部的高效运营和便捷的用户体验。

NBD:与行业发展之初相比,长租公寓目前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您能否介绍一下新技术是如何在相寓的运营业务中发挥作用的?

刘洋:伴随着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运营服务品质与数字化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覆盖业务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平台,将成为保障企业穿越行业周期、应对市场波动、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寓早在2015年就以平台化为方向进行了数字化建设,目前已具备平台化开放的基础能力,拥有广泛的房源数据库,提供VR、智能定价等科技服务,并为房间配备智慧设备。独立开发、运营的资产管理系统AMS,能够在整合房源、财务管理、服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全国业务的标准化、线上化和统一管理。

相寓近期推出的“双人通勤租房”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我们利用大数据路径规划算法,发挥房源多、类型全的优势,创新推出的一项租房工具。用户只需根据需求设定地点、交通方式和时长,比如交通方式可以选择地铁、步行、骑行或开车,时长可以设定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或不限时长,平台便会迅速匹配出符合要求的房源列表。

长期以来,双人通勤租房都是租赁市场中一种典型刚需,共同租房的夫妻、情侣或朋友,通常在不同的地点上班,如何兼顾双方需求,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项新功能来解决用户面临的切实难题,更便捷、准确地找到合适两人的住所。

新玩家带来新动力

NBD:去年来,有开发商宣布旗下长租公寓品牌已开始盈利。房企的长租公寓业务实现盈利意味着什么?

刘洋:在保租房建设、金融税收优惠、市场监管及权益保障等政策的支持下,有实力和资源的新玩家如房地产开发商、酒店、金融机构等纷纷进入集中式公寓市场,为集中式市场短期提供了新动力。

目前,我国住房市场的供应超95%由个人持有,构成天然的分散式房源基础。随着旧房改造、机构化企业的赋能等,分散式租房市场有望长期、稳定的发展,持续成为机构化市场地主流。

机构化租赁企业向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头发展,各有增长驱动力,共同推动租赁市场的多元健康发展。

NBD:机构报告显示,2024年,投资者情绪触底回升,产业地产和长租公寓受到广泛关注。长租公寓为何受到资管机构的青睐,这对行业发展有何助力?

刘洋:我认为,在需求侧方面,多因素驱动万亿级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增长,中长期人口将进一步流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及都市圈,大城市租房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35年租房比例将提升至约30%。

租房观念发生改变,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可接受租房时长近10年,消费者对租房质量要求逐渐提升。

而在供给侧方面,个人业主持有房源是普遍情况,一人持有多套房屋的情况甚多,存在房屋老旧、缺乏配套设施、欠缺规范管理等问题。

机构化运营有利于解决租赁行业痛点,推动行业发展。

一方面,机构化运营有效统一房东和租客两端诉求,让租客更便捷地消费、选择、快速入住,也降低了房东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能够平抑因需求增长带来租房市场波动,发挥机构化长租房稳定租金、稳定市场的作用。此外,机构备案便于政府统一管理,可以防止出现监管的“灰色”地带,提供更真实可靠的租住信息,维护双方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