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烂人烂事纠缠

小盖(公众号:MacTalk)

叔叔家的孩子上大学了,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里。这段时间,在学校里碰到不讲理的人和事,他义愤填膺,张牙舞爪,非要讨个说法。

在家族群里,我劝他冷静冷静,把精力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事上。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总是会遇到。我的解法很简单:多读书,立大志,以一些更厉害的人为榜样,不为烂事和烂人所纠缠。

很早之前,听过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在京城做大官的张英收到家人的一封求助信。张英以为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事儿。看完信才知道,原来是安徽老家的邻居要翻建新房,两家因为宅基地的边界定义产生了纠纷,闹个不停。

张英给家人写了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说,看了信后,张家后辈豁然开朗,不再计较,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听说了张英写的诗,也一迭声地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着退让了三尺。六尺巷就此得名。

这故事耐人寻味。小时候,我一直觉得它讲的是互相礼让的道理。现在再琢磨,我认为核心是张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不会再被这种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困扰。人见了世面,立了大志,心胸自然会宽阔起来,这样便能容下更多的委屈、无奈和浑浊。

又想起,有一天,我打车去机场。司机穿着白色衬衫、平头、四十来岁的样子,看起来老实憨厚。走到最堵的“大山子”路口,他开始排队等红绿灯。看着前面密密麻麻的车辆,我估摸着,要顺利通过这路口,起码得等三轮红绿灯。

司机放着轻音乐,慢慢往前挪。这时候,一辆黑色的轿车从旁边车道挤了过来,哦,他想插队。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水平很好,轻轻一踩油门,打了下方向盘,没给对方半点插队的机会。那辆黑色轿车来来回回又挤了好几次,没能得逞,他似乎是生气了,追了上来,摇开窗户,破口大骂。

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礼貌地和他解释:“我在这里等很久了,后面的人也等了很久了,你不应该插队。大家都着急赶时间,我的乘客还要去机场。”

结果插队的那人彻底被激怒了,他下了车,怒气冲冲地吼了过来:“要你教育我?你是不是欠揍?我哪里插队了?这里是虚线,老子不能并线?你欠揍吧!”

我在后排坐着,特别生气,心想这人就是蛮不讲理啊。司机师傅看着对方的阵势,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实在不好意思,我刚才走了神,误解了您。您估计也着急,别生气,要并您就并。对不起,非常对不起。”

别车的那位凶巴巴的大汉这才罢休,他上了车,得意地插了队。车窗没关,能听见他嘴里还是骂骂咧咧的。我和司机说,“咱不能这么被欺负啊。”

司机出乎意料地冷静,他沉默了一会,和我说:“刚才如果我想动手,就他那样的俩人都不是我的对手。开滴滴之前,我当了八年兵,论力气论速度,我收拾他,根本不是问题。但你说,如果我刚才下车,打了他。后面会是什么结果?第一,你可能赶不上飞机了。第二,这条路估计要堵大半天。第三,我耽误半天时间,严重了还得赔人家钱。我不是不能打,更不是懦弱。再说,他这种人,迟早是会吃亏的,不过,那也不是我的事了。”

我听完司机的话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悄悄地在自己的备忘录里写下了:不和烂人烂事纠缠。

这些心情发了朋友圈后,我的一位前同事留言说:“现实中的种种荒诞多少源于这种利己主义的想法。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一下就让事情变好些的事情还是尽量去做;如果不在自己能力范围,最好也要发个声,但如果触及到了自己底线,就要全力以赴。”

这是特别好的补充。不和烂人烂事纠缠,并不是说要独善其身、忍气吞声。这些不是二元对立的。至于什么时候不纠缠,什么时候应该全力以赴,还是看自己的判断。也因此,不和烂人烂事纠缠,这种能力,是我一辈子的修行。

作者:知识星球·墨问西东首席内容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