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6.1级地震是2013年地震余震?余震为什么能余九年

6月1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消息:

17时00分08秒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度、102.94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四川省地震局新闻发布会通报,雅安市震感强烈,成都、宜宾、乐山等地震感明显,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响应。

据雅安市“6.1”芦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6月3日凌晨5时,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42人受伤。

根据6月1日晚媒体报道,经专家综合分析研究,判断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4·20”7.0级地震的余震,两次地震相距9公里,发震断裂为双石-大川断裂带。

不少网友非常疑惑,两次地震时隔九年,为什么判定是“余震”呢?地震余震,可以余这么久吗?

这就要给大家简单讲讲“地震序列”这个知识点了。

学界通常把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在成因、机制上等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等因素,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以下三类:

主震-余震型

主震等级最高,在其后发生的地震被称为余震,余震十分丰富。主震-余震地震序列是最多的,国内发生过的不少大地震就属于主震-余震型。

震群型

这个地震序列里没有突出的主震,地震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每次震级相当;其中最大地震在全序列中所占能量比例一般小于80%。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就是典型的震群型地震。

图源:中国知网

孤立型

有非常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极少、强度也较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在全序列能量中所占比例极高,几乎通过主震一次性全部释放。

那该如何判断一场地震,究竟是之前的余震还是新发地震呢?

地震学者一般选取序列最大地震与全序列地震的总能量比Em/E0序列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差Δm作为判别序列类型的指标。

在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中,主震震级一般认为和最大余震之差大于0.7,小于2.4;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在其后的地震才能进入“余震”范畴。

图源:庄昆元,王炜,黄冰树,章纯.地震序列类型的确定与现场预报规则的获取[J].地震,2001(03)

而后,还需要综合分析不同地震震源的区位和结构特征,找到内在联系

本次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矩心矩张量反演、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和余震精定位等研究,获得了两次芦山地震的震源特征。

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的震源特征大致如下:

地震的标量地震矩为1.2726× 10^{18} N·m、矩震级Mw6.00,矩心时间为6.70s,矩心坐标为30.3394°N、103.0270°E;

断层面解的节面I:走向211°/倾角39°/滑动角98°,节面II:走向22°/倾角52°/滑动角84°;

震源破裂过程初步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5s,破裂长度约10km;

截至6月2日07时26分,通过对261个余震的精定位,初步结果表明主震初始破裂深度约为20km,余震沿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展布尺度接近,发震断层向东南方向倾斜。

而2013年4月20日那场芦山7.0级地震,其震源特征与这次地震存在内在联系:

震源位置在此次芦山6.1级地震的东南侧约10km处;

地震断层面向北西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余震区存在一条向南东倾斜的余震带,它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

从余震震源深度分布来看,此次芦山6.1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和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明显不同、向南东倾斜,可能表明是2013年芦山7.0级地震“y”型断层系统中的反冲断层发生了活动。

图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6.1级地震的震源特征》

余震可以余多久?

一般来说,余震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可能是几天、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

这要从余震的发生机制来理解,一次大地震发生会释放很大的能量,而地壳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能量、调整内部的应力平衡。

这个时间长短与地壳运动速率有关,有研究发现,在地壳运动速率慢的地区,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在地壳运动速率快的地区,余震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理解了这个机制,这就能理解为什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十年依然会发生余震。

唐山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板块移动速度相对缓慢,能量释放也较为缓慢,因此余震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九年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很长,但从地质角度而言,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

希望此次地震可以少些伤亡,祝愿生者平安,逝者安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