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笔记(19):第一章、出家证果(4)阿罗汉

四十二章经

笔记(19):第一章、出家证果

(4)阿罗汉

作 者 / 观 诸 法 如

4

阿罗汉

「阿罗汉,具含三义:一杀贼,二应供,三不生。」

「乃沙门所证第四无学之果,断尽三界见思二惑」,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心里面清净了,可以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杀了贼也就没有生死了,阿罗汉证入涅盘,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所以叫不生。

延伸阅读:

《大智度论》卷第三:问曰:云何名阿罗汉?[答曰]:1、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2、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3、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所以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修行悟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想证阿罗汉果,就要辞亲出家,在家居士也可以证果,但只能证到三果,要证四果就要辞亲出家。出家以后,必须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这才是沙门。想要识心达本,解无为法,第一个方便,要以戒为根本,为了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从日常生活上,实实在在去用功,持守二百五十条戒。要进止清净,动也是清净,静也是清净。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了解四谛的法门,以持戒为前方便,持了戒以后,然后再修四谛法门,这样来落实修行。所以称为增上戒学、增上定学,落实修行才能契入无为法,由有为契入无为,称为「解无为法」,这样子就能证到阿罗汉果。

证到阿罗汉果位,得解脱智即说四句无生偈为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生已尽」就是说这一生就到这里为止,已出三界,不会再来受三界生死轮回。「梵行已立」这念心经常住在清净无为当中,身口意三业已清净圆满,绝对不会做不清净的事情、种不清净的业。「所作已办」应断的烦恼已经断除、漏尽了,这就是「办」。心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邪见六根本烦恼,已经转化断除。把烦恼转过来就是办,没有转过来,就要继续修行转化,这是最重要的。「不受后有」六根本烦恼已经漏尽、见思惑已断除,不再造轮回生死的业因,之后不再有轮回生死的业报,这个心始终不离开寂静无为。所作已办就是有余涅盘,即证阿罗汉果。

喜欢作者

山之巍巍 水之汤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