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涌现出B站、米哈游、波克城市等一批新型科普企业和平台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表示,创办于1991年的上海科技节,正加速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节迈进,也正在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节日之一。

5月20日上午,在2023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之后举办的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分享了上海市科普工作的四个关键词:科普人才、科普作品、科普产业和国际化。

骆大进表示,创办于1991年的上海科技节,正加速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节迈进,也正在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节日之一。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少年爱迪生等一大批科普品牌活动与作品加速涌现。而人才是科技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科技传播人才规模已达5万余人。他特别欣喜地看到,有一批年轻的科学家在做科普工作。比如在现场的科学红毯秀的嘉宾、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白响恩教授,也是全国十大科普使者、新一代的中国女船长,驾驶雪龙号到北极考察。

他表示,为了进一步壮大科技传播队伍,打通科普人才职业发展的通道,上海市将进一步探索推出科技传播的领航计划,希望可以在教育培养方面更好的探索青少年科创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青少年科学创新进展为枢纽,构建中小学生和科研机构的稳定对接机制,积极与科技传播领域的全球优势高校加强交流,探索在上海高校当中设置科技传播的学科点。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布局,此外还在5个高校院所试点开设科技传播的通识课程。

他表示,在能力建设方面,大力探索打通科技传播人才与现有的上海市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的对接机制,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推出量身定制的职称评定机制;在人才激励方面,2019年上海率先设立了市级“科学技术普及奖”,接下来还将结合打造科技传播的创新基地,依托社会化的机构平台,推进人才榜样选树,增加科普传播人才的职业成就岗和荣誉岗,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更好地培养一支专精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技传播工作队伍。

骆大进表示,近年来上海积极响应时代潮流,坚持创作形式多样,作品形态多样,创制了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技传播类的品牌节目;在杂志书刊方面,设立了新发现科普书单,以更好的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网络媒体,加强优质科普内容创智作品的聚合传播,打造硬核科普新阵地,魔都科学目录,构建上海科普内容创作的工作矩阵。

在科普产业方面,骆大进表示,希望通过加大科普产业化实践探索,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融合发展。

他表示,上海市在产业政策方面,积极调动财税杠杆,利用税收优惠支持举措,吸纳海昌公园、乐高等市场主体成为本市科普基地,激励企业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科普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上海涌现出哔哩哔哩、米哈游、波克城市等一批新型科普企业和平台,将科普融合于广受青少年欢迎的音视频、游戏、漫画中,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科普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加强促进上海科研院所成果的科普化发展,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从研究院所孵化的科普企业,专注于将科技资源科普化,展现出前景广阔的产业价值。此外,上海先后推出10条不同主题的科普旅游线路,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人文科普气息。

在国际化方面,骆大进表示,多年来,上海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普国际化,加强与国际科学传播组织的交流合作,持续打造公众的科技嘉年华。一方面,大力引进了上海科技节连续多年与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数十个知名科技节紧密联动,共同探讨未来发展。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乐园,邀请了捷克、波兰等沿线国家的科学家和科学传播机构,为上海市民带来形式多样的科普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也积极“走出去”,以独具特色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深化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打造了国际青少年博览会、国际微电影大赛等平台,举办“星空之境”天文展等原创展览,取得良好宣传效果。正如大家所知,科技节的启动式上也宣布,上海已成功申办2027年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双年会主办权,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在国际科技传播的舞台上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骆大进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围绕大科普理念,针对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分层挖掘科技传播效能,通过全力打造人才、作品和产业之间的链条,进一步营造更加繁荣的新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性提升科技传播效能,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普供给,在全社会厚植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土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