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动“粗”耿直boy还是心机boy

树愈静而风愈劲。

8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用户日上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度搜索关键词“李想”,出现在新闻聚合区的都是关于此事的报道。

这几天“爆粗口”的消息不断发酵,理想汽车及其李想本人却并没有公开回应此事。但外界关于他的言论基本“一边倒”,认为有欠妥当。从其官方平台的消息动态来看,李想显然不想就此事做“进一步动作”。其个人微博动态还停留在4个月前关于APP中用户的回应。理想汽车的官微也未做出反馈。

作为一个“用户型”公司,理想汽车的反馈向来都是比较积极、快速的。最近一次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是8月7日关于车辆起火事故的快速回应。当时,事发在8月6日下午4点左右,外界很多人尚未得到消息时,理想汽车官微在8月7日凌晨就快速对事件进行了说明。甚至很多人戏称,是因为这个声明才知道起火的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此次事件为何过去4天了,企业并没有公开回应?

虽然事件仍未平复,但李想显然并不想再多“解释”什么。这难免给外界留下很多议论和猜测的空间。甚至有人开始猜测,这是不是一场“导演”好的剧,起码是有顺水推舟,借机炒作“增程式”的热度。

一品君经过了解发现,上述猜测显然“阴谋论”了。而且得到一种说法,关于起火事件的快速回应事关“产品和用户”本身,这与此次李想的“个人言论”是有区别的。尽管李想和理想汽车往往会被划上等号。显然,李想的此次“粗口”并非针对某个人,也并非针对某个企业,更多是一种“现象”。而这个现象就是脱离市场(用户)去讨论所谓的技术路线。

在此,我们不想就技术来论技术,毕竟技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像“纯电动”与“增程式”都是上百年前就出现的技术,讨论谁比谁更“新”意义不大。好比讨论两个亿万富翁谁更有钱一样,显然钱对他们早就是个数字而已了。

我们来看看市场对两类产品的反馈:

根据中汽协数据,理想ONE 2020年7月销量为2516辆,较6月环比增长33%;理想ONE2020年1-7月累计销售12182辆,继续保持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第一名。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还显示,自去年12月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销售已经达到13193辆。

而且,随着理想汽车成功上市,资金压力大大缓解,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都会发力,比如零售中心和服务网络今年几乎都会“翻倍”。这也为理想汽车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后劲儿。显然,在李想眼里,技术路线都是市场选择而非BB出来的。

即便如此,不少言论仍然认为,这不应该成为李想“爆粗口”的原因。

骂人显然难以与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身份和影响力画上等号,甚至也有人猜测是上市成功后腰板硬了?我们在搜集资料时发现,这种“情绪”与其职位关系可能并不大,早在李想还是一个“职场小白”的时候,就敢向大佬“动粗”了。

下面这段视频是17年前李想在参加《赢在中国》节目录制时的一段视频,大家可以领略领略当时的李想。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后来在一期马云做评委的节目中,马云还特别对李想做出了点评。大致意思是,(李想把朋友和生意完全分开,不想做朋友的生意)朋友和生意不应该对立起来。看完这个视频,很容易让人对李想产生一种认知:他是一个坚持“价值论”的人,生意要能对朋友提供价值,不能是单向的。

后来,随着汽车之家、理想汽车的创业,这种对用户的“价值观”也带到了新的平台。当然,朋友的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自李想进入造车赛道以来,他与李斌、何小鹏这些“互联网人”就善于通过制造话题,引发舆论关注。无论当年预言新势力生死问题,还是发文声明“首家放弃60公里续航”宣传,再到近期“发问特斯拉领先的秘密是什么”,在“博眼球”这件事儿上,李想也是驾轻就熟,但这次显然与此前的有些不同了。

不知接下来李想是否会进行回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