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广东人的锅?禾花雀的数量可能只有上世纪80年代的1%了

在我国广东,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它是一种身长只有十几厘米的小鸟,如果不是胸前的一簇黄色羽毛,它和普通的麻雀似乎没什么区别,因为这簇黄毛,它被专家们命名为黄胸鹀。

null


在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null


13年前,黄胸鹀还属于“无危”状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中国部分地区为食用而过度捕猎黄胸鹀是其数量迅速减少的主因。

null


在中国北方,此物种作为一种宠物进入贸易市场,因其雄性外形优美叫声悦耳而受到欢迎;而在中国南方,此物种作为食品进入市场。

null


由于中医理论认为该物种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广东民间人们将中医理论加以衍生,错误地宣传食用以禾花雀为主要原料堡制的汤可以补肾壮阳,极大地提高男性的性能力。所以在中国广东,禾花雀被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称为"天上人参"。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风。由于始终未能实现人工繁殖,其所需的个体均系野外捕捉。这一饮食文化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并造成野生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null


null


其实早在2016年11月,国际鸟盟亚洲部主任研究员陈承彦就曾表示,根据大陆多个监测点的数据,目前禾花雀的数量可能只有上世纪80年代的百分之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