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翻译·650《中国艺术》(448)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对于小的带山墙的建筑来说,不需要屋顶有任何支撑。但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就需要支撑;支撑的构造应该能够让下陷保持一定曲线不变。所以,使用横梁和竖条构造屋顶时,可以调整屋顶高度让曲线稳定,而不是让屋顶呈现三角形。

给出这样的解释,也有其不足之处。因为这种解释还是没有考虑中国屋顶的来源,虽然印度使用竹子屋顶和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完全符合。同样地,也不能排除中国本土出现的可能,虽然中国北方早期的屋顶都是直线,使得曲线顶的中国起源论显得不可能。关于竹子和陶两种屋顶材料的历史关联还因为一些因素显得更加复杂。我并不直到任何关于竹子如此在中国古典时期使用的证据,而陶瓦则有确定使用证据。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状况中,并不能给出太多想法。我的个人倾向就是,中国屋顶的曲线就是一种下陷结构。而这种下陷是由于用竹作屋顶材料导致的。

Pagoda(塔)一词来自葡萄牙语,而葡萄牙语的词来自波斯语but-kadah,意思是偶像室;或者是来自梵语bhagavat,意思是神圣。中国的塔一词指的是高塔,分很多层,外侧要么有屋檐,要么有楼台,或者有石雕飞檐。我们知道,中国的塔首先是一种佛教纪念碑;但其早期历史并不简单,而是有很复杂的建筑和宗教来源。我们再次只能点到为止。

图104f

但很清楚的是,中国的塔,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有两个来源,中国本土的和印度(西方的)。对于前者,我们可以举一个6世纪早期的木结构塔作为例子,这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众多浅浮雕表现的塔中的一个。它是一座四面分层宝塔,除了顶部的塔冠,其余都是中国的结构和建筑样式(图104f)。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国宝100之帝王将相篇》现已上线,优酷可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