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是浙江省第一位状元,还是诗仙的第一位伯乐,没他力荐就没有李白的扬名立万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剧中的何监是一个爱喝酒,能做诗的朝廷股肱之臣。那么历史上真正的“何监”是谁?他又是如何发现李白,使李白名扬天下的?

原型人物是贺监

电视剧中的何监原型为贺知章。

唐玄宗时期,贺知章是一名有才华的老臣,他教授太子读书。

贺知章画像

贺知章画像

贺知章是浙江省第一位文科状元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兴人(今杭州萧山区)。少年时期的贺知章颇有文采,并以作诗成名。(《唐才子传》:“少以文词知名,性旷夷,善谈论笑谑”)

公元695年,贺知章考中头名状元,史载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科举状元(《旧唐书˙文苑˙贺知章传》、《新唐书˙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的第一份工作为四门博士,后转任太子侍读、正授秘书监(文官职务,秘书监为唐朝部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等官职。因他的工作单位是秘书监,人们都称他为“贺监”。

贺祠   贺知章塑像

贺祠 贺知章塑像

贺知章工作期间,写过一首《咏柳》的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公元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辞去官职,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家乡(浙江杭州)。

他离开家乡时三十多岁,再回家乡已然两鬓双白,他不免感叹人世沧桑,心中感慨万千。

在此情况下,他创作了《回乡偶书》两首。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两首诗朴实无华,没有刻意的专门雕琢,是一名归乡人思乡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的语气诙谐,以儿童不识“来客”的询问语气,表达孩童天真无邪的可爱,更凸显了作者迟暮之年依旧保持着心胸阔达、乐观向上的人格修养。

除了写诗,贺知章还善于发现人才。

李白的第一位伯乐

当年李白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中年文人。他在长安的旅店寄居,不认识任何人。有一天,听人说贺知章在紫极宫饮酒,于是,李白揣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贺知章。

此时的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他正在酒桌上专心致志地饮酒,李白鼓起勇气拿出诗作《蜀道难》,口称老师,请贺知章评价。

贺知章一看来人风姿奇伟,于是,将手中的诗歌一口气读完,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李白,动情地说道:“你一定从天宫被贬到人间的神仙吧!世间的人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呢?”说完,邀请李白坐下吃酒。

李白的酒量并不比贺知章低,二人推杯换盏,不知吃了多久,也不知二人到底吃了多少盏。等店小二来结账的时候,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携带的银两不够。于是,他从腰间解下自己的金龟,递给店小二。

贺祠    贺知章与李白饮酒

贺祠 贺知章与李白饮酒

吃饭的酒客和老板等人纷纷啧啧称奇,要知道这金龟可是皇帝御赐的宝物。贺知章身为礼部侍郎(副部级干部),为了一个陌生人,竟然拿皇帝御赐的宝贝抵酒钱,大家带着疑问的目光,审视着贺知章身边的李白。

李白被众人看的不自在。贺知章从众人的眼神里看出了疑惑、羡慕,甚至嫉妒,他不在乎众人的疑虑。一只金龟有可以估量的价值,而李白的才情,是无法用金钱估价的。

当贺知章得知李白在长安没有落脚之处时,他大方地邀请李白到自己家中居住。两个忘年交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要知道两人相差着四十多岁,诗歌和酒把二人连在了一起,两人每天饮酒谈诗,不亦乐乎。

酒香也要打广告,出名也要有人推

唐朝时期,普通人想要成名,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考取功名,获得朝廷委任的官职。另一种就是拿着自己的诗稿,请高官权贵拜读,通过高官的引荐,被朝廷委任官职,继而成名。

贺知章书法《孝经》

贺知章书法《孝经》

李白四十多岁,尚未考取功名。倒是贺知章在酒楼中典当金龟,使得李白的名字迅速地传遍长安。人们不禁好奇,到底是什么人,做出什么诗作?才能使一位副部级干部舍得用皇帝御赐之物相抵。

李白 《对酒忆贺监》

李白 《对酒忆贺监》

贺知章此举无疑为李白做了一场免费的广告。李白诗歌的奇绝与高质,再加上贺知章在公共场合和私下聚会里,在一众高官显贵面前称赞、力荐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名随着贺知章的推荐而闻名于长安。

李白遇到贺知章之前,不过一个无名的文人,经过贺知章慧眼识“谪仙”,最终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成名,爱才、惜才的贺知章功不可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