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与伙伴“相聚”北京:巨物面前,人人平等

2007年,一只高26米的巨型橡皮鸭驶入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此后,“大黄鸭”风靡网络,其创造者就是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

8月6日起,霍夫曼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大规模个展“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呈现,展出霍夫曼25件新作,涵盖其二十余年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巨物面前,人人平等”为理念,霍夫曼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不带丝毫政治色彩或地域歧视,激发每个人最本能的快乐。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占据了今日美术馆三层空间的展厅,涉及室内室外共8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应着不同的展墙颜色,以回应“欢聚”这一主题氛围,在巨型动物的脚下和部分展陈空间都布满了“五彩纸屑”,现场还有一件600公斤重的《五彩纸人》,配以礼花装置,以营造派对的语境。展览的主体则是一个个巨大的动物,走进展厅,就像进入一个巨大的动物园。

放大的空间美学

2022年是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工作室成立的第二十个年头。霍夫曼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巨型充气大黄鸭,这个巨大的漂浮雕塑曾出现在世界各地城市的港口和河流中,无论所在何处都能成为受到欢迎的临时打卡点。在此次展览中,一只中型的黄鸭只是作为客串,用以展示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但是霍夫曼的故事依旧可以从大黄鸭讲起。

展览中的黄鸭

展览中的黄鸭

大黄鸭微型沙盘

大黄鸭微型沙盘大黄鸭的视觉原型是许多国家婴幼儿洗澡时常见的澡盆玩具。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在2007年发起的“大黄鸭”全球巡演的项目,则是让其从澡盆的小水域去到一个更大的水域,不同国家的广阔的水面成为了新的装置空间,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又唤起了人们对童年“浴盆小黄鸭”的记忆。

大黄鸭憨态可掬的造型引发了人们一系列的回忆和想象,体现着人的记忆和意识,而在空间体验上,空间之“大”与“小”的转变也引发出人们对“空间”和“自我”及其相互关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大黄鸭在北京颐和园的影像资料

大黄鸭在北京颐和园的影像资料霍夫曼总是喜欢将艺术品放大、再放大——这是冲击视觉最有效的方法。为什么要“放大”?霍夫曼本人就是“大个子”,1.92米的身高使他在观察日常物件时有着独特的视角,而这也引发了他将“放大”小巧事物的渴望——在这些巨型玩偶中间,“大个子”也成了“小人国”的居民。以“巨物面前,人人平等”为理念,霍夫曼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不带丝毫政治色彩或地域歧视,激发每个人最本能的快乐。

我们早已习惯了周围生活空间的尺度,这种人与物品、人与建筑、人与空间的比例关系似乎成为了定式。当这种定式被挑战、被打破时,人与物的心理距离就会随之改变,一切变得新奇和陌生,我们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的小孩子一样,感受到一种还未长大的快乐。

此次展览中,最能体现艺术家这一理念的是在今日美术馆中庭展陈的《生日虎》。

霍夫曼运用其标志性的放大手法,整件雕塑几乎填满整个空间。作品表面由一百多万个定制的气球组成。作品所表现的老虎是一只幼崽,憨态可掬。它戴着派对帽,传达了更人性化的形象。

巨大的生日虎

巨大的生日虎

巨大的生日虎

巨大的生日虎展览的策展人谈及,此次展览被“破格”允许拆除美术馆的一小部分墙体以创建一个能够俯视《生日虎》的“小窗口”。由于这件作品体量极大,美术馆希望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景视角”,得以看到作品全貌,获得多维度、更完整的视觉体验。

为了“欢聚”

规模性、时间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艺术创作的核心。他在顽皮逗趣的姿态背后隐藏着许多微妙的潜台词。展览围绕着中庭的巨大的生日虎,许多小动物都戴着派对帽,有拟人化的特色的同时,也迎合着“欢聚”的主题,营造着一种愉悦的派对氛围。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庆典和欢聚的文化,人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用仪式和典礼来纪念他们的胜利、欢愉,甚至悲伤。欢聚,是一种标志着重要里程碑事件的公共行为。随着大流行席卷全球,人们开始集体反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家希望人们可以在庆祝与欢聚中重拾快乐,因为这正是人类独有的特质。

展览通过动物形象去编织关于人类社会庆祝活动的故事。这种叙事方法建立在寓言故事的传统叙事基础上,从而激发人们更深入的讨论。与人类相比,我们对动物角色的接受和认可度更高,因为后者很容易被视为“异类”,而不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动物形象在文本和图像中都很容易辨识,而人们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本能去解读它们。这赋予了动物一种神秘感,既引人入胜,却又似乎永远无法读懂它们。

戴着派对帽的小鸟

戴着派对帽的小鸟

戴着派对帽的小鸟

戴着派对帽的小鸟从远处看这些雕塑,就像栩栩如生的玩具,但靠近观察时,它们则是令人自感渺小的艺术装置,这样的观看方式为观众建立起一种纽带。霍夫曼说道:“物体庞大的尺寸让我们都感到渺小,它们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感觉。”

和霍夫曼最为人所知的胶皮鸭质地不同的,此次展览也展出了一组毛茸茸的巨型动物——《胖鼠》《肥猫》和《胖熊猫》。三个动物身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羊毛绒地毯,它们的姿态源于数字屏幕后面的当代生活,它们的“躺平”为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状态提供了注脚。

把不同的角色放大来看——我们会遇到一只老鼠,它坐享其成地享受着我们所创造的丰裕生活;同样地,《肥猫》再也不用去追捕老鼠了,在当下的社会,猫被驯化为人类伴侣、同伴,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成为可爱的化身;而熊猫已成为一种随性、躺平的生活方式的指代。

《肥猫》

《肥猫》

《肥猫》

《肥猫》

公共艺术与它的稍纵即逝

展览集中展现霍夫曼和他的工作室多年来在公共空间当中创作出的重要作品。

艺术评论家们认为,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存在内外两支,内省的一支由形式到观念,在不断地自我批评中成长;外向的一支寻求作品的公共途径与公共价值,在印刷、电视、电影乃至网络时代重建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霍夫曼的作品就属于后者——从一开始,与公众沟通、交流与互动是他的艺术作品的主题。现场放映的影像片段呈现着一只巨大的叼着挎包的狐狸怎样被搭建起来,而比建构一个艺术作品本身更有趣的是,社区和来往的观众怎样观看、走进它和与它互动。

霍夫曼的公共艺术

霍夫曼的公共艺术霍夫曼的所有作品都是在地性的,使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可以真正融入当地的观众。每一个地方都因雕塑的到来而改变。尽管雕塑最终都会被拆除,从公共空间中消失,但作品传达的精神将一直存在。“临时公共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稍纵即逝。它存在于公共空间的那一段时间,人们可以看到它、思考它、谈论它,并习以为常。然后,突然间,它又消失了,”霍夫曼解释道。

他把这种感受比作他对儿童及儿童玩具进行的观察:“看到儿童们对曾经热爱的东西可以如此漫不经心地扔掉,这十分有趣,儿童对待玩具的态度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与成人世界里的二元性形成对应。”

今日美术馆外部空间中呈现的一只巨大的鸟,它望向不远处北京最繁华的地方。

今日美术馆外部空间中呈现的一只巨大的鸟,它望向不远处北京最繁华的地方。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

时间:2022.8.6-2022.10.23

地点:北京朝阳区今日美术馆1号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