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5月份,国内汽车市场似乎陷入了另一场“混乱”,随着4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呈现腰斩式下滑,绝大多数车企的销量都呈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态势,其实很多车企和行业人士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因为厂商产能不足,导致老百姓买不到想要的车,还是老百姓压根就不愿意买车了?
实际上,仅就4月份一个月的销量数据来看,是很难得到一个相对笃定的答案,不过总体而言,随着疫情对厂商生产、经销商销售和消费者买车的过程影响越来越明显化,老百姓不买车,尤其是消费者能力更强的城市居民不愿意买车、或者不敢买车,可能成为乘用车市场出现销量大幅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作用于国内乘用车市场。
无独有偶,5月份,多个渠道消息显示,新一轮汽车下乡最快将于本月出台,将4月份断崖式的销量形势和似乎迅速要启动的汽车下乡结合在一起,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非常急迫的感觉,那就是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到了危急关头,拯救汽车销量,将成为很多层面不得不做出的努力。
事实上,几乎每一次国内乘用车市场出现“危机”,汽车下乡就会被提及。2017年国内小排量购置税减半结束之后,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立马呈现出明显颓势,汽车下乡便在之后启动,只不过在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们“各怀鬼胎”的操作之下,那次汽车下乡最终草草了事。
广袤的农村市场和大量的农村人口数量,的确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或者说随着农村人口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的确有机会成为汽车这种大宗商品的下一个“蓝海”,所以如果能在占据国内人口大半的农村市场驱动销量,哪怕是比较小的市场渗透率,对于汽车厂商们乃至于国内乘用车市场而言,都是一次极大的刺激。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接下来汽车下乡的具体策略是怎样的,或者说由谁来主导,似乎都有机会借助农村市场和广大农民的力量,救国内乘用车市场于水火之中。
不过理想越丰满,现实就可能越骨感,甚至是骨瘦如柴!大量的农村人口的确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广袤的蓝海市场,但是我们也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汽车消费的痛点。
首先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农村人们的整体收入水平是远不如城市居民的,2021年国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也就是假定平均一个城里人的一年可支配收入为5万元,那么平均农村居民的收入就是2万元,这种差距下,其实就奠定了农村汽车消费的总基调。
实际上,现在我们城市消费者购车的痛点,放在农村就是成倍数增加,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油价居高不下,95号汽油长期处在9元/L以上,城市消费者觉得已经养不起车了,那么对于可支配收入比只有城市消费者1/2.5的农村消费者来说,加上其他税费,他们的养车成本难度不是更高了吗?或者说,对于他们来说,养同样价格、油耗的燃油车,占据收入的比例不是更大了吗?总不能只让农民朋友买车,买完车就放在家里不开吧。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接下来的汽车下乡,大概率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也就是纯电车型和混动车型的下乡,这就能解决上述提高的油价过高,养车难度大的问题。
实际上还是一样的道理,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核心就是充电设备,都是要远远成熟于周边的农村,更不要说偏远农村和山区了。
在城市,享受比较便捷的配套设备,人们驾驶新能源汽车动不动还有续航焦虑呢,难道处在配套设备远不如城市的农村,使用新能源汽车就不会有续航焦虑、充电不便等问题了?
当然,在我们看来,令新一轮汽车下乡现实可能会比较骨感的原因,养车成本较高,或者使用不便只是比较小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够买车的核心消费人群大量“出走”农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那就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面到处都是年轻人,小小的村道动不动还会堵车,让人无限感慨农村汽车市场大有可为。但是到了非节假日再回到农村,很多地方都是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没有几个年轻人,村里能够看到的汽车数量也大为锐减,原因何在,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了。
事实上,从当前来看,随着城市已经不是很多人的向往了,但是对于很多青壮年来说,到城市去工作,会有更好的收入水平和更多的工作机会,在城市置业安家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其实从统计学数据方面来看,农村的确有大量的青壮年存在,这些青壮年是汽车消费的目标人群,但其实大量的青壮年将自己的消费贡献给了城市,而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是没有汽车购买需求和能力的。
所以其实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在我们看来,有可能是缓解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下行的一次救市措施,将目标市场从不断趋近饱和的城市市场转移到农村市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还是不要对这件事抱有太大的希望,尤其是对于车企而言,一定不能寄希望汽车下乡能够从根本上扭转销量格局。
总体来说,尽管城市汽车市场的增量放缓,但是核心市场依然只会是城市市场,在城市消费者都不敢买车、不愿买车的大背景下,让消费能力更弱的农村消费者“接盘”,帮助厂商和经销商们消化库存,分摊产能成本,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