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能不能种菜?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将对火星开展多项探测!

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在今天早上7时18分,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顺利着陆,接下来将在5月22日放出火星车“祝融号”开展火星表面巡视工作。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的国家,而且在第一次火星探测就要完成环绕、软着陆和巡视三大任务,难度还是非常大的。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火星探测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航天,稳如泰山。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最早开始于2007年6月,由于那个时候中国正在将地外天体探测任务重点放在月球上,加上火星探测难度远大于月球,于是选择跟俄罗斯合作实施火星探测任务。中国上海航天局负责研制“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俄罗斯则负责用“天顶”火箭将探测器送到火星轨道。“萤火一号”最初计划2009年发射,后来推迟到2011年。2011年11月8日,“萤火一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可惜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点火失败未能将“萤火一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着陆器反推着陆。

2016年1月,中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要求通过一次发射实现探测器对火星的环绕飞行、软着陆、巡视车巡视等任务。尽管距离“萤火一号”发射失败只有短短5年时间,但此时的中国航天实力已经大大增强。通过实施“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深空探测网络,之后更是在天津武清建立起了1座70米口径的高性能接收天线、喀什也新增了3座35米口径波束波导天线,大幅提高了深空探测的信号灵敏度,保证火星探测器执行任务时不会轻易与地面测控站失联。中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也在2016年11月3日首飞成功,从而让中国具备了将火星探测器运送至火星轨道的能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期26个月1次,经过精心准备与测试,“长征五号”搭载着“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2月10 日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又经过近3个月在轨飞行才成功着陆。

▲火星车巡视示意图。

“天问一号”重5吨,分为轨道器、着陆器、火星车三部分。进入火星大气到实现着陆的过程十分危险,大概有9分钟需要依靠着陆器自主控制。轨道器与着陆器分离后继续担任中继通信任务,帮助着陆器将相关数据传回地面。着陆器进入大气层后,进入舱会借助气动布局将速度减小到2马赫左右。随后降落伞打开进一步将速度降至100米/秒,接着进入舱外壳和降落伞脱离。当着陆器距火星表面100米左右时反推火箭开启,激光成像雷达会对预定着陆场进行扫描,选择适合的着陆区进行自主降落。目前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定向天线、火星车下降坡道均已顺利展开,今天晚些时候火星表面的照片就会传回控制中心,待火星车自检完成后就会开展巡视工作。

“天问一号”共搭载13台科学仪器,轨道器搭载中分辨率相机1台、高分辨率相机1台、磁力仪1台、矿物光谱分析仪1台、次表层探测雷达1台、离子分析仪1台、能量粒子分析仪1台。火星车重240千克、长3米、宽2.6米、高1.85米,搭载次表层探测雷达1台、磁力仪1台、气象仪1台、表面成分探测仪1台、多光谱相机1台、地形相机1台。此次任务将会对火星的地质构造、大气层离子、磁场、矿产、气候、地形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为了解火星地质演化、气候演化、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收集可靠详实的资料。当然了,也可以顺便研究一下火星上到底能不能种菜。

▲地球和火星对比。

从理论上来讲火星也处于太阳系宜居带上,但火星与地球的差距却是巨大的。火星直径大约只有地球的一半,自转周期与地球几乎一致,公转周期则为1.88年,质量只有地球的11%。最关键的是火星没有磁场,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不到,表面一层微薄的大气层,几乎不存在液态水。更可怕的是火星上时不时会刮起威力巨大的风暴,因此火星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大量证据表明火星以前的气候环境可能跟地球类似,只是由于地质活动趋于停止导致火星失去磁场,进而受到太阳风的直接吹拂令火星大气逐渐流失,最终才让火星变得毫无生机。

▲火星种土豆终将成为现实。

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向火星发射了至少30枚各种类型的探测器,但真正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完成任务的是少之又少,现阶段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希望有一天能够建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火星基地,实现宇航员在火星的长期驻留。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挖掘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的商业价值,从而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这里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战争历史科普小站,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武器小站(wuqixiaozhan),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