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东/文
自古以来,我们听到过很多流传下来的俗语,这些俗语基本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一些可能放在现在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了。
本文我们要来说的就是一句中国古代的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默念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十分的拗口呢?“两腿毛”和“毛两腿”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怎么还和有福没福扯上关系了呢?一直以来我们也听过很多关于有福没福的说法,比如耳垂大的人会有福。但是也从来没有听过体毛也会和福气有关系啊。下面吴向东易学讲堂就从这句古语的源头上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中国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一直被奉为真理,就算没有学过历史,仅仅看电视剧,我们也能看得出来古代人对于毛发的重视。其实毛发不止包括头发,还包括体毛、胡须这些,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中国古代历来讲究孝道,孝敬父母也是非常被看中的,它还曾被作为入仕考试的一个标准。一旦毛发和“孝”挂上了钩,我们就不难想象它的受重视程度了。这也是毛发和福气能够有关联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有福之人两腿毛。
中国古代这个大环境下,最离不开的就是士农工商,其中农业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位列第二,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说法。“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这句话也和农业有脱不开的关系。古代的衣服大家也都知道吧,为了方便劳作,农民都会在干活的时候把裤腿挽起来,久而久之,腿上磨蹭的多了,腿毛就会蹭下去很多,变成光光滑滑的两条腿。反观那些不干活一直享清福的达官贵人呢?自然是腿上的毛被保护的完完整整。有福的人和没福的人只在腿毛上就能看出来了。
无福之人毛两腿。
那么“无福之人毛两腿”还有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古代,“毛”和“忙”发音是一样的,所以“毛两腿”也可以理解为“忙两腿”,这样的话后半句话是不是更好理解了呢?没福气的人可不就是一直在忙碌吗?我们都知道虽然农业的地位一直都比较高,但是农民的地位却并不怎么样,最劳累、最辛苦,过得最艰难的当属农民,农民也是披星戴月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的时候,农业发展并不怎么样,全都靠人力和畜力工作,吃的更是老天爷这碗饭,一旦遇到气候不好可就惨了,稍微有个旱涝灾害简直就是要了农民的命。加之古代的迷信程度之高,认识自然能力之低下,也很难在上天“发难”时做出及时的补救措施。粮食没有收成,自己吃不上不说,税也交不上。所以从年头到年尾,农民一直在辛苦的劳作,但是即便如此,每年还会有很多的农民因饥饿致死。
再加上古代一直分分合合,各种政权交替,只要一遇到战争,受苦的还是百姓,这边征兵,那边纳粮。本来家里的劳动力就被派去了战场,没有人耕作了,却偏偏又被逼迫着交纳更多的粮食来供给战场,可谓苦不堪言。中国古代农民的地位之低真的是难以想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概是最生动的一句总结。一个王朝兴盛的时候,农民或许沾不了什么光,但是一个王朝衰败,这个王朝的农民必定会因此受到牵连。这句“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的古语,也是对中国古代农民十分贴切的一句阐释了。
像这种通过人的外表或者生活习性来判断有福没福,或者贫贱富贵的,并不仅限于此类的古语,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是一个代表。只有文化人才会穿长衫,而孔乙己穿着长衫也成了一个“文化人”,不穿长衫的则是贫苦的穷人。就像这句古语,腿上有毛的是富贵的大老爷,腿上没毛的,就是倍受压迫的农民。 总结:
当然了,这句古语必须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才有一定的道理,反观当下,显然已经不适用了。现在虽然也离不开农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高科技已经走进了农田,越来越取代人工,农民也不再需要像古时候一样,背着负重的赋税徭役挽起裤腿劳作了。并且现在国家对于农业也很重视,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政府也会给农民补贴,可以说农民的生活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关于“两腿毛”和“毛两腿”的俗语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农民了,也不能再区分有福还是无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直在变化着,很多以前很有哲理的句子放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遗忘他们,毕竟这也是老祖宗辛勤劳作的结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