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学界追忆刘以鬯:其对香港文学影响深远
中新社香港6月10日电 (记者 曾平)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8日在港岛东区医院安详离世,享年99岁。曾与其有过交往的香港文学界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数十载与笔作伴,对提拔文学新人不遗余力,其作品亦启发及影响年轻一代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
刘以鬯1918年在上海出生,原名刘同绎。他1948年移居香港,上世纪50年代初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工作数年,1957年回港,曾主编多份香港报章文化版或副刊。他于1985年创办《香港文学》月刊,1988年与曾敏之等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
与刘以鬯相识逾30年的现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刘以鬯是香港文坛的标志性人物,他主编副刊时不仅邀请流行作家写作,也增加文学成分,邀请纯文学作家写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香港文学发展。
身在俄罗斯的香港著名作家、《香港文学》总编辑陶然接受中新社电话�访时表示,刘以鬯是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如《酒徒》等影响了香港的年轻一代作家。他领衔和创办的《香港文学》影响深远,他在办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方面,对培养年轻作家具深刻的影响。
《酒徒》在上世纪60年代初首次出版,讲述一名香港作家苦于严肃文学无生存空间而借酒消愁的故事。潘耀明指,这部长篇小说首次将西方意识流创作手法引入香港,故事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刻画及反映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看不到前景的苦闷心情,作品出版后在两岸三地引起广泛关注。
刘以鬯曾经表示写作是终身事业,文章要达到“与众不同”的境界。潘耀明认为刘以鬯作品的特色正是独具创意,短篇《蜘蛛精》写妖精和唐三藏的对话,蜘蛛精很妖娆,唐三藏其实也动心,当中灵性的刻画很深刻;《打错了》则是同一个故事因为一个打错了的电话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借此创新方式探讨时间的错落。
《酒徒》《对倒》等作品影响香港文坛年轻一辈写作者的同时,也启发香港电影人。
2001年,刘以鬯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勋章,是继金庸后第二位被授勋的香港作家,10年后再获颁铜紫荆勋章。香港艺术发展局亦曾向他颁发“杰出艺术贡献奖”,并在2015年向他颁发香港艺术发展奖之“终身成就奖”。
在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一段视频采访中,刘以鬯说:“如果人生要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会继续选写作之路,不会后悔,我还是很喜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