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丨“谷子热”,背后有何机遇?

近段时间,“谷子经济”一词热度直线飙升,得到舆论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需要先明确,此“谷”非彼谷。“谷子”(Goods的音译)广义上指基于二次元文化衍生出的产品,狭义上主要指动漫、游戏等主题的周边小物,如徽章、卡牌、挂件、盲盒等。

这类产品大多单价较低,却可以通过主题IP的文化吸引力换得消费者较高的复购频次。对二次元爱好者来说,这类“谷子”虽不能饱腹,却是“精神食粮”。

那么,“谷子热”,还能热多久?我们又能通过“谷子热”,看到哪些市场变化和发展机遇?

某社交平台“谷子经济”词条相关内容。/重庆瞭望截图

01

“谷子热”,有多热?

数据显示,产业规模上,2023年中国二次元及其衍生市场达到2219亿元,其中“谷子”所在的周边及衍生市场为1024亿元,预计到2029年,二次元产业规模将增长到近6000亿元;用户人数上,截至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有付费意愿的用户超过6成‌;市场主体上,截至8月9日,2024年我国累计注册181.2万家动漫相关企业……

为何“谷子”这么热?

“谷子”只是载体,不变的是消费者对文化归属和精神共鸣的追求。

买“谷子”,可能是买一份成长的向往。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我们消费的,不只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有消费者说,买“谷子”如同照镜子,既是为喜爱的角色付费,也是在表达对自己的期待,追逐那些角色身上或正义,或勇敢,或自信,或坚韧的精神高光。

买“谷子”,也可能是买趣缘社交的归属感。有消费者热衷在网上“晒谷”,分享爱好,寻求认同。一件周边产品,可能是许多人链接知己同好的桥梁,能串联起更多伙伴,帮他们找到缓解压力、疗愈自我的“树洞”。

买“谷子”,还可能是为压抑的童心买单。眼下,许多为谷买单的用户并非低龄化群体,而是大量怀念童年的成年人。近来,《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早期国产动画,便因为这些消费者的关注再度翻红,其衍生产品也备受关注。

变的是产业与行业,文化日臻多元、业态逐渐丰富,“谷子”顺势而热。

拿眼下较火的国产IP《恋与制作人》《刺客伍六七》《一人之下》《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举例,它们或是完成了小说到动漫、影视剧的改编,内容载体丰富;或是保持着稳定的运营更新,粉丝基数大、市场接受度高。以成熟的文化IP赋能“谷子”这类轻量化商品,自然受到欢迎。

“谷子经济”也脱胎于更包容的市场环境。如,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的“方圆LIVE”通过整体规划,由老旧商场转型为二次元主题商场,吸引了大量“谷子”爱好者,既拥抱客流,更换来了现金流。在全国,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年轻人在逛谷子店。左宇坤 摄/中新网

02

可以看到,“谷子消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但与此同时,产业内外部的一些问题也在滋长,必须正视。

销售套路多,针对性监管难。

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商家人设置“预约制”“限购制”,并划分普谷、湖景谷、海景谷的产品等级,拉高产品溢价;有的“左手倒右手”,哄抬价格,个别“谷子”身价上万;也有不法分子精准“围猎”青少年爱好者,或谎称低价转让“谷子”,骗人转账,或假意组织拼团,收钱后卷款跑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发现,“谷子消费”作为新型文化消费,其交易方式与产品形式较新、圈层较小、信息流通少,针对性的监管难以及时细化跟进。

线下业态同质化明显。

重庆泛二次元卡牌店铺顶峰聚流的负责人对@重庆瞭望 表示,目前的泛二次元消费市场内卷化、同质化趋势明显。同一个商圈的不同店铺,往往售卖相同产品,并遵循近似的溢价,产品难以卖出,并逐渐积压为库存,店内产品更新速率也随之减慢,一来二去,消费者便失去购买欲望。

“谷子热”是IP在“发热”,但过度商业化已然透支了IP的生命力。

线下的经营模式是“谷子经济”的终端,线上的IP运营与打造才是为其持续供能的关键。可眼下,一些企业过度在乎眼前利益,透支IP的未来。

有的企业不珍惜IP羽毛,不考虑融合度和原始粉丝的接受度,将IP与当下的一些社会热点盲目嫁接,轻则“抽象营销”,重则加工出一些低俗、媚俗产品,使IP遭遇口碑危机。

有的企业频繁蹭热点甚至抄袭,草率包装出大量IP售卖产品,却缺乏持续运营的定力,以致IP“暴死”或版权纠纷缠身。

11月27日,璧山区西部动漫公园,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动漫经典大展。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03

客观看待“谷子经济”,就不仅要看到它眼下的价值,更要看到它传导的积极信号。其能否助推中国二次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并助力打造一个更现代化的文化市场,值得关注。

由外向内看,“谷子热”能否保温,要看以文化人的基本功扎不扎实。

文化需要载体,但文化不能空有载体。“谷子”这类产品的价值,离不开文化作品和文艺成就。

可以看到,眼下“谷子”市场的产品,绝大多数仍是日本二次元文化衍生的“日谷”,中国国内IP产出的“国谷”市场占有量较小。近年来,国内虽出现了诸如追光动画的“封神宇宙”和《中国奇谭》等优秀独立作品,但它们或是对传统故事的创造性转化不足,或是在商业化中有短板,难以在持续收获市场关注。如何立足中国本土的地域文化,讲出中国人的更多关切,仍需持续发力。

由内向外走,圈地自萌的文化,不可能熠熠生辉,要持续打破“次元壁”。

“谷子经济”助力线下实体经济成功转型,折射出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机遇,接下来,更要找到“最大公约数”,持续打破“次元壁”。

展会便是很好的形式,其不仅将二次元文化与城市品牌打造绑定发力,也将直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释放文化活力。近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动漫经典大展·重庆展在璧山区开展,百余个动漫经典IP集中展出,展示中国动漫发展历程和经典动漫形象,让观众真切感受中国动漫行业的奋进之路。

在红利面前,更要掌握放与管的尺度,以政策和制度护航产业未来。

“谷子热”昭示了二次元产业的潜力,而如何优化供给,则值得各地深入思考。

对市场,可以及时拿出配套政策,加快二次元产业的产业链融合和产业间融合。要严格监管的力度,倒逼行业进行良性竞争,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技术上,从眼下的二次元出海,到未来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数字出版,都呼唤着各地提前布局、主动作为。通过更精细化的运营和品牌打造,让中国不只成为二次元“谷子”这样的终端产品销售地,更成为原创IP“造梦地”。

“谷子热”何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中国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和更多文化领域创新的可能。

原标题:“谷子热”,背后有何机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