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开始解决浙东沿海问题,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浙东岛屿对我国航运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经常以此为基地,派出飞机袭扰大陆。
1954年5月,东矶列岛被解放,1954年底,我军着手进攻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败退中国台湾的国民党伪政权试图抵抗,以保住在浙东的战略支点。
伪“国防部长”俞大维更是上蹿下跳,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进行各项部署。
▲我军进攻一江山岛,当天就拿下了该岛。
俞大维这个人临战之前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亲临一线搞空中侦查,名曰了解战场最真实态势。
当年在淮海战役的时候,他就乘坐执行空投任务的运输机飞进我军包围圈内观察。
俞大维发现我军的包围圈并未完全形成,但是国军也不突围,因此感觉前线指挥官的报告也并不准确。
这次一江山岛战役也不例外,俞大维下令国民党空军第六空中照相大队做好侦察准备,他要亲自前往侦察我军部署。
▲时任伪“国防部长”的俞大维,这张照片拍摄于大陈岛撤退时期。
第六空中照相大队被外号“虎瞰大队”,此时装备了RT-33A侦察机,它是基于F-80战斗机开发的教练侦察机。
“虎瞰大队”是我军的老对手了,经常在浙东、福建沿海等地侦察巡逻,前后被我军击落多架。
面对这次任务,第六空中照相大队相当重视,派出了最好的飞行员之一——作战科长刚葆璞中校。
1954年10月20号13点50分,刚葆璞中校驾驶RT-33A侦察机,带着俞大维从桃园机场起飞,前往厦门、漳州、泉州进行“热身”,15点15分落地。
第2次侦察是1955年1月7号,清晨6点36分,刚葆璞中校和俞大维乘坐RT-33A侦察机起飞,这次的目标是台州路桥机场。
▲蒋军涂装的RT-33A模型。
▲在RT-33A后座的俞大维。
此时台湾海峡风浪很大天气不佳,从5000米到10000米都有云层。
为了躲避我军雷达,刚葆璞中校一直沿浙东外海保持超低空飞行,从玉环地区进入大陆上空,继续北上台州。
在距离路桥机场约20公里处时拉高至4500米高度,俞大维拿着望远镜观察路桥机场的我军情况。
由于事发突然,我军没有发现敌机,因此没能提前拦截,眼睁睁地看着这架RT-33掠过机场上空。
刚葆璞中校在临海上空右转,往大陈岛方向飞去。这时俞大维发现我军貌似在此建设机场,正在铲平地面。
一个路桥机场就已经难对付了,再建一个机场,再进驻一波战斗机,那“国军”彻底没法在浙东沿海混了。
▲蒋军的RT-33A(T-33A)飞机和飞行员。
▲当天的大致飞行路线。
战管部通知刚葆璞中校:“路桥机场起飞4架米格-15,注意规避。” 刚葆璞中校请示俞大维:“部长,回航吧。”
可是俞大维命令多兜一圈,再侦察侦察这个临时机场的情况。
这个命令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了,RT-33A面对米格-15毫无还手之力,而且距离越来越近,再不跑路就来不及了!
不知是俞大维为了装哔,还是真的要看清楚这个正在建设的机场,没有第一时间脱离,这可急坏了刚葆璞中校。
我军米格-15快速逼近,两分钟后已经接近到10公里以内。战管部通知:“还有5海里,迅速脱离!”
▲蒋军的RT-33A(T-33A)带领编队,包括F-86、F-86D、F-100和F-104。
刚葆璞中校回过头,看见右后方有两个黑点正在飞速靠近,这时俞大维才下令跑路。刚葆璞中校立即爬升飞进云层寻求掩护,我军继续追击。
由于我军飞机依赖地面雷达引导,而能见度又过于糟糕,再加上飞到了海上,没有找到敌机,只能返航。
如果我军提前得知情报,知道飞机上坐的是国民党伪“国防部长”,肯定会给他准备一张功德林录取通知书。
刚葆璞中校爬升到7000米高度,按照仪表指示返航,直到距离桃园基地约70公里处时,才飞出云层,早上8点15分落地。
9点15分,俞大维再次出发,侦察了南麂岛至马祖岛一带,上午11点05分返航。
▲侦察大陆后落地的刚葆璞中校(左1)和俞大维(左2)。
这天我军差点就击杀了国民党高官,不可谓不遗憾。而国民党方面为了作秀,特地为俞大维颁发了一座干城奖章,他在军队内部被叫做——“俞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