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讲堂工作室是政党治理论坛的媒体特别支持 李念摄
1949年8月26日,兰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最终攻下时,这场西北大解放中最关键、最激烈的城市攻坚决战,将黄河铁桥(1928年改为中山桥)上的桥面木板全部烧毁,正在播放的电视剧《西北岁月》,也重现了兰州解放的激烈。如今,这座在洋务运动中由中德共同修建的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改为步行桥,235米的桥面挂着喜气的红灯笼,既福佑着百姓的生活,又浓缩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100多年历史的中山桥祥和喜气,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李念摄
有着西北党史党建研究学科优势的兰州大学,在今年6月将研究中心提升为“兰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基此缘分,11月24日,京沪宁汉等多家高校一级学科的党史党建研究院同仁参会的“第六届政党治理论坛·申城论坛(兰州)”首次走出上海来到兰州举办。
“政党、变革、现代化”,由上海大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兰州大学四家主办方共同设置的议题,不仅让100多位兰大马院师生代表视野大开,也让与会学者感受到政党治理研究的任重道远——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全球百年政党均面临现代化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自我革命,带领人民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在这条民族复兴路上,如何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
第六届“政党治理·申城论坛(兰州)”的全家福
全球选举年,凸显政党政治面临共性挑战
“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缓慢的背景下,各国政党在推进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均面临怎样管党治党,怎样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挑战。”自从2023年10月举办了首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后,身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世界政党研究所所长的金鑫格外忙碌。恰逢2024年是全球超级选举年,约80个国家举行了全国性的选举,覆盖全球约60%的人口,这让他既和全球南方国家的智库伙伴面对面交流,也直接观察着西方国家政党选举。他擅长用数字来描绘现象。
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政党约1.2万个,有影响的约有1200个,其中,百年老党是80个左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折射到世界政党政治领域,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一是政党格局“碎片化”和政治人物“个性化”,导致一些国家政局走向和政策取向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二是右翼民粹抬头加剧了政党格局的变化。目前,这股力量在全球范围依然处在上升阶段。民调显示,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处于10年来最高;欧盟27个国家中,14个国家由右翼执政,极右翼政党在今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影响继续扩大。三是政党主张“两极化”,传统政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土壤发生变化,一些政党意识形态左右难分,社会分裂难以弥合。政治极化激发极端事件陡增,暴力行为加剧政党对立。为了迎合选民,在一些国家也出现“主流政党民粹化”和“民粹政党主流化”的“双向奔赴”现象。四是“再意识形态化”引发社会思潮之变,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主流与边缘等矛盾在一些国家持续上升。部分政党在政策主张上重新扛起意识形态的大旗,政党间意识形态差异和分歧有向国家关系传导的迹象。五是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竞选手段之变,技术因素成为政党发展进程中的新变量。运用智能算法对选民展开精准动员,引导选民行为以争取选票,成为一些国家政党竞争新的“方程式”。
金鑫在开幕式致辞,并带来全球政党格局最新变化的观察
金鑫希望学界多从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研究世界政党政治之变。他认为,民粹主义、极端思潮之所以上升,与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没有能够实现普惠、均衡和包容性发展有关,中产阶层在很多国家出现队伍缩小的现象。面向未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如果在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如果不采取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大世界经济蛋糕,那么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就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世界政党政治的碎片化就可能进入长周期。为防止出现碎片化的世界,国际社会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反对脱钩断链,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对于选举年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也有同样的观察结论——政党政治发展极端化、碎片化、民粹化。她特别指出一些细节。其一,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是1970年来首位没有经过公选就获得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如果选举的程序和机制不是民主的,那选举的民主性在无形中就被抵消或降低了。其二,英国工党虽然取代了保守党成为执政党,但是,工党犯下了英国现代史上重大得票比例最低的记录,带来了选举合法性危机,加上内部充满分歧,执政之路非常艰难。其三,在欧洲出现了衰退的左翼、右翼和极右翼三种势力对抗的局面。
“美国的一举一动关于着世界的政党政治,西方国家的变乱主要是政党政治引发。”
周淑真线上分享,图为22日杭州“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研讨会发言照,来自网络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鲜明特性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能在世界诸多政党中凸显其茂盛生命力,很大的原因是它有自我革命的特性。在变革这个主题下,与会学者纷纷聚焦于此。
*“求心”的一级学科,明确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年来取得的共识。“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建党百年晋升的一级学科,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商志晓教授强调,学科当借政策红利迅速自我成长,同时要明确该学科的基本属性。
在已有的十四个学科大类里,党史党建学所在的法学门类已有8个一级学科,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商志晓鼓励同仁,从两个二级学科合并晋升,既是发展趋势所使,也对学科提出加强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需要在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快速自我成长。
商志晓提出学科快速自我成长的迫切性 李念摄
具体而言,此前,党史侧重历史研究,党建侧重建设研究。新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凸显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学科对象,需要深入阐明其领导地位、初心使命、鲜明形象和崇高品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强调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中共党史党建学在阐述知识过程中,不只是描述事实真相和客观进程,还要阐明主题立场,确立价值引领方向。他举例,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说明,除了揭示知识内容外,对于明晰我们的基本立场,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领人们的正确判断。这意味着,中共党史党建学不仅求真,还要求理,更要求心。商志晓解释道,这个“心”,是初心之“心”,是心之所望。
*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理论探索和实践要求
将中国共产党作为研究对象,她的鲜明品质中就有“自我革命”这一条。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主任王庭大研究员在此领域深耕数十年,他认为,从理论上看,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功之道;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保证。
王庭大提出,“永远在路上”是自我革命的未来方向
他分析,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无论是与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较量中脱颖而出,还是历史上数次拨乱反正——纠正陈独秀、王明、李立山错误路线等,都是靠自我革命淬炼取得。自我革命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诸多举措来源于不忘初心——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关系中,王庭大以反腐斗争为例。由于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不确定时期,因此,难以预想的因素,让反腐工程面临顽固性、多发性的挑战,因此,刀刃向内、壮士断腕、刮骨去腐的自我革命就成了社会革命的保证。
自我革命的实践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是回答了今后的方向,为何需要重复“永远在路上”呢?王庭大分享自己的理解,第一个是党建的实践内容,总书记提出了九方面的实践要求,第二个是则是理论要求。九方面的实践要求也就是全面回答了怎样进行自我革命的问题。
王炳林作线上分享,此为2022年3月在上海大学讲课的线上照片。上大截取
无独有偶,接着王庭大的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践话题,在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在线上做了四个“紧密结合”的梳理——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监督与自我革命紧密结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严管和互管的紧密结合。最后一点上,他举了延安时期的“惩前毖后,救兵之人”,2016年提出的“三个区分”,表明严管同时,互管不可忽视。
*自我革命与大党独有难题的关系:帮助促进验证成就
自我革命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功之道,那两者间是因果关系吗?
2023年1月9日,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将大党独有难题概括为六个方面,“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陈金龙作线上分享。此为2022年在华南师大马院接受采访的照片。来自网络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的四重关系: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相互成就。他具体阐释,首先,在总书记列出的自我革命九个“一”中,就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条,并且作为主攻方向,而大党独有难题中也包含了自我革命,因此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如果解决了大党独有难题,就为解决自我革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引领,所以,是相互促进的。第三,大党独有难题是世界性难题,通过自我革命得到破解,就验证了自我革命的社会功能,同时也会验证大党独有难题的解决路径是有效的,因此是相互验证。最后,自我革命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创造了各种条件,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成就了自我革命,同时也彰显了自我革命的价值。
“自我革命和大党独有难题,都是一个过程,两者结合起来,在自我革命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推进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系统论:从概念、精神到战略思想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这样一个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富文提出鲜明观点,同时梳理了蝶变过程。最早,自我革命是伴随着两个革命原理而出现,即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接着,在党的文献中,将自我革命作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加以呈现。再接着,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里,是将自我革命当作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罗列。
张富文指出,自我革命是“七位一体”的系统论
十九届六中全会上,自我革命作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破解答案,随后的十九届第六次中纪委全会上,对自我革命给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等的界定,并将其上升为战略思想。在二十大报告中,则将自我革命作为制度体系的监督来确立。张富文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它是七位一体的系统论。”七位一体指,领导主体、根本立场、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保障。
作为法学学者,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教授吕永祥,从概念分解法分析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蒙慧解析了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思维范式;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也从“六个坚持”入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天的研讨会中,众学者将自我革命分析推向了多维立体的透视视野中。
中国式现代化,本源与新现代性与政党的良性互动
当前,政党政治是各国普遍的政治运行方式,而政党如何推动现代化也成为政党的责任和使命。除自我革命外,与会者的理论辨析、实践分析、比较视野不约而同聚集于此,颇有理论碰撞的酣畅。
*无法适应现代化,传统政党出现治理危机而被边缘化
吴韵曦分析部分西方传统政党被边缘化的原因 李念摄
似乎是为金鑫指出的政党政治演进特点做诠释,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韵曦在构建自主知识的话语体系里,梳理了现代化与政党互动的关系,即现代化对政党会有怎样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应该如何回应和推动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功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科学需要加大研究和阐释力度。”
吴韵曦提醒,政党其实也是现代化的产物,在接近200年时间里,现代化也在改变着政党。例如,德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有着150年历史,在上个世纪历经三次标志性转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传统政党普遍陷入困境,原因在于缺乏持续变革的能力;主流政党民粹化的原因在于缺乏回应能力,只能部分借鉴民粹主义的理念和做法。此外,在理论空心化后,在信息化时代,原来依靠组织体系来实现的政治动员、政治传播受到其他途径如或是商业途径或是信息技术途径的冲击,国外传统政党出现党员人数下降、活跃度下降、认同度下降等问题,加上对于经济发展、移民难民、气候变化等治理议题也应对乏力,因此,加剧了社会基础的动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共产党需要有更高的政治战略去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双重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执政党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
倪春纳认为,双重现代化中,执政党现代化首当其冲 李念摄
如何站在战略高度去思考西方百年大党遇到的困境带来的启发呢?
“中国式现代化是‘双重现代化’,即领导国家现代化的政党自身也要现代化。”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倪春纳教授提出从三个维度来推进政党现代化。
首先在思想层面,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深化对党情、国情、世情的全面了解,不断与时俱进。不能因为西方对我打压遏制的升级而忽视了进一步了解对方。“既要了解社会主义,也要了解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需要加强学习以扬长避短。其次在制度层面,充分发挥党代会的利益表达、参政议政和权力监督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党代会常任制;理顺党的领导与权力机关监督之间的关系,明确组织活动的范围;以及扩大党内参与,纵向上提高党内直接选举层次,横向上消除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盲点,使民众诉求通过体制内渠道进行传导。第三在技术层面,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的精准、科学和效率水平,如将“行程码”应用于反腐败,推广电子投票系统,加强党建智慧平台建设等。
总之,“只有现代化的执政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原理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实现现代化的五大责任和使命
秦刚具体阐释政党的五大责任和使命
在放眼世界政党与现代化互动逻辑,政党现代化重要性后,发言落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和使命。“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对于总书记在世界政党大会上提出的五个责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社科部主任秦刚教授认为,这是政党建设的原理性成果。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两方面阐明政党责任,既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格局,也是凝聚人类社会发展合力的使命担当。
具体而言,秦刚分析,在引领方向上,突出现代化的人民性就是要体现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在凝聚共识上,一方面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另一方面是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尊重不同国家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在促进发展上,发展是各国解决本国问题的关键,发展本国后不忘造福全球。在加强合作上,是依靠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尤其是政党携手合作,应对经济动力不足、世界和平、气候变化等共同困境。在完善制度上,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化指不搞垄断,法制化指在国际关系中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秦刚最后回到了总书记提出的“在新型政党关系基础上建构新型政党关系”,认为这是在倡导各国政党还要承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框架、本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政党与现代化关系的多重论述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唐爱军和副所长李双套不约而同分享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建构。
唐爱军提出要用“新现代性”框架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现代性框架加以学术诠释。”唐爱军这样阐释新现代性的七个基本要素。从政治层面和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化的目标,前者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后者是社会变迁目标、国家发展目标、人的发展目标。从现代化过程来看,1949年至今已经历过四轮,从2012年开始的新时代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从现代化的功力上看,资本-国家-劳动的三元互动是主体模式。其中,资本、权力、劳动都发挥作用,尤其强调全球的人民对资本的价值。从现代化的模式上论,中国是并联式,西方是串联式,因此,也容易带来“直接持股压缩”式的矛盾集中爆发。在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及参照系中,唐爱军以传统与现代为例,并非如西方现代化中是对立的,而是较为复杂。在现代性的评价标准上,有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的发展标准、环境标准和国家安全标准,国家安全标准在当下更为凸显。
李双套引入哲学概念本源性,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位
李双套引进的哲学概念本源性,意在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规定,他认为超越资本逻辑并不足以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性,因为超越资本逻辑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首先,从与西方、苏联现代化的比较来说,英美、日韩的现代化都不是某个政党领导的,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最后也失败了。只有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其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而言,为何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这五个特色中的后面四个特色,它们的原因是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来看,最终是要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和《党章》总纲的第一条最后一段话——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完全一致。最后,从中国式现代化内部差异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现代化程度是有差异的,但都叫中国式现代化,因为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
对于现代化与政党的论述呈现了多元化视角,郑州大学的武艳敏从中国共产党对自然灾害的救治谈起,中央党校的王海滨则从精神重建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上海大学的王金伟从使命型政党的制度进行探析,而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吕红,从自我革命跨越到现代化建设,强调了社会革命中要凸显人的核心要素,兰州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先春分享了党建理论创新中的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会议所在地兰大逸夫楼外的雪飘 李念摄
部分主办方致辞代表沙勇忠、薛伟江、李海青、
高立伟
当天,兰州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让外乡学者有些兴奋,归程客踏雪而回。主办方领导的致辞也分外有几分北国雪飘的浪漫、写意: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强调兰大是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985高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盛赞论坛时间精准体现了执行力,上海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希望今天的热烈研讨中今后能有海外对话加盟,金鑫主任则愿意加持世界政党智库联盟的国外政党思想库资源,中央党校(国际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青有意扩展学术共同体阵容。
非常巧合的是,当天兰大逸夫楼会场对面的201会议室里,同一会议时间的“全球冲突加剧背景下的阿富汗局势及其周边影响研讨会”拖堂,记者蹭听。兰大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讲师张帅分享中国与印度的“全球南方”战略比较启示,他提到中国与印度的“议会外交”渠道和机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交流效果,有助推出具有“全球南方”特色的“团结新叙事”。记者恍然,原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交流内涵和外延都在深入与扩展,且静水深流……
“全球冲突加剧背景下的阿富汗局势及其周边影响研讨会”上,献言献策也不断 李念摄
作者:李念
文:李念图:除署名外为兰大提供编辑:李念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