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狗不理的秘闻已经阻挡了足够多的狗子靠近包子,但厉害的是,天津人还对猫下手了。 当人们仍在纠结狗与包子纠缠不绝的故事的时候,却忽略了出身于天津一母同胞的猫不闻饺子。
那一天,一只金毛轻易地破坏了天津老字号包子的颜面
天津的猫不闻饺子,也是真真正正的中华名小吃。
百度百科显示的猫不闻品牌的原主,是一家服装销售公司。
9年前一家连年亏损的百货服装店果断转行,创出天津名牌"猫不闻"的,他们打破一切界限,与本市百强食品厂,联合起来亲自搞养殖,卖起了饺子。
不得不承认,能够不怕尴尬,强行对标狗不理,硬造出猫不闻的,必定看过大家吃包子吃到干呕的心酸画面:是时候把广大群众,从包子里解放出来,投入到无限的饺子中去了。
他们精通敏捷开发与成本结构,更精准把握目标客户与上游供货商之间的动态平衡。
熟悉那个小吃大战年代的老天津人回忆到:厂家原址好像在红桥区赵家场一条街上,靠近西站。尽管在很多本地人眼里, “它揍纯粹是哏都人跟经典蹭热沾光的市井胎带玩意,硌勒蹦子白屎壳郎。”
第一次吃猫不闻饺子的顾客经常会有一种被天津小吃宇宙绑架的感觉,只要世界上还有某种动物没有被变成小吃的名字,一个吃货可能就可能在天津永远闭不上嘴。
毕竟包子饺子这种温和的吃食骨子里显露着正派,它不是云南蚂蚁蛋,也不是川渝夺命猪大肠。
大部分人还以为这是一个山寨货。但各大院校那些考导游证的人,常常在备考时候看到这个知识点,还以为拿到了盗版教材。在美食的帝国,“猫不闻饺子”力证的天津人绝对的热情,但在知识的海洋,它却是绝对没出圈的大冷门。
他们自己也在百科上承认了,就是仿的,仿狗不理。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天津的著名小吃,是一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称创建的品牌。仅仅在第二年1997,猫不闻饺子就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尽管不能和路边那些祖传手机贴膜的历史一较高下,但猫不闻饺子也已经在包子的强势围剿中,拼杀了20多年。浪漫主义的主要成分是出奇制胜,无惧山寨,这样看来,老板一定有个知情识味的捣蛋灵魂。
就像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绿棒子,不同的地方也有属于自己的水饺品牌。天津超市里就常常看到猫不闻水饺。
虽然和狗不理包子相比,猫不闻饺子的名气不是很大,但老天津人之间都盛传猫不闻其实是天津四绝之首?(兄弟们有天津仔吗出来说说)
猫不闻饺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肉馅中油大,但不腻。他们还会提示你,饺子的精髓是千万不要蘸醋。这是一种需要用原汤化原食,即便寡淡也要强行咽下的奇妙食物。
老字号的猫不闻饺子,总是让游客以为这是某种对猫咪不友好的戒断机构,回想家里那个祖宗,除了不闻主人的袜子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真的不能闻的。
据说,最开始的天津,有“津门三绝”之称,分别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但是后人们嫌弃三绝不顺口,又想着给狗不理包子配个伴儿,就加上了猫不闻饺子。
如果在外地人眼中,“狗不理”是天津人的正房太太,那“猫不闻”怎么都瞅着就像纳了一房小妾……
但事实上,本地人对于它的味道,基本上就跟嫌弃狗不理一样,只是针对外地善良游客的旅游特产。
与狗不理的对抗其实并非天津本地人独一家的构想,在围绕着天津各地的内蒙和德州地区,到处都是“猫不闻”的版图......
有时候它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包子店,但里面的大宗商品还是动辄300起的鲜奶大蛋糕。
它总是开在一些郊县小马路的尽头,违背着猫科动物真实的意愿,造谣它们不爱吃蛋糕。
运气好的时候,你能碰上一间实诚的“猫不闻”餐厅,它不玩那些虚了吧唧的东西,里面卖的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土特色菜。
不过,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卖鱼的为什么要起“猫不闻”,连猫都不闻了,这鱼是得有多么难吃……
除了致力于把“猫不闻“的芳名播撒到全国各地,它的崇拜者们已经学会了连环套无限模仿式经营……
如果猫已经被消费完了,他们会换一个动物继续。除了文章一开始见到的“猴不吃麻花”,🐔也没有逃过一劫……
老式的面包车更衬托它不羁的气质
总之,不管什么吃的叫了什么名字,在天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你觉得诡异,但找不出毛病。就像是用一种隽永深刻的方式,表达对动物世界的赞美。
“从天津离开前我吃了一顿猫不闻,但我从此以后看见猫就想起韭菜味。”
“不要让天津人看动物世界,否则整个小吃街都不够他们冠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