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直播课新匠师董俣:走出北大,探寻初中语文教育之道

名师简介:董俣,毕业于北大,对中高考语文体系有深入研究,善于将文史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同时注重积累和逻辑思维。曾参与编订完整体系的教辅书籍,现任作业帮直播课初中语文教研负责人,是作业帮直播课在线教育“新匠师”之一。

文史学习教会人洞察和探究世界的能力

董俣是山西阳泉人。

阳泉,位于山西省中东部。董俣的话说,是一个典型的十八线小城市。在当地,整体教育资源不算特别好,优质师资都集中在公立学校,全市只有两个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在这两个学校读初中,才有可能考上省里的重点高中。

董俣从小就体会了在中国的小城市,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有多拼。

“我初中就读于市里最好的中学市三中,那时候一些初中已经分实验班和普通班了。”初中时,当地兴起了补习潮,学校里的很多学生开始在校外上补习班。补习成为了当地的教育“传统”。

“那时候我们当地的补习传统还只针对英语这一科,当时李阳疯狂英语火爆全国,很多电视、媒体都在宣传。家长们比较重视英语补习,除了疯狂英语,还有剑桥英语等各种英语班。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一个班60个学生,可能有30多个都在上剑桥英语。”现在,在当地,各科也都有学生上补习班。

补习班的火爆,主要是源于当地家长的教育焦虑。董俣读书时,当地学校英语课上的比较晚,四五年级才开,不像现在小孩一年级就可以学英语。学生们在英语上的吃力是一种普遍现象,于是在一些家长的安排下,很多学生早早就去学了。

与同学们一样,董俣也在学校课业和校外补习之间做平衡,好在她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学生时代,她比较擅长语文和历史这两个科目,数学和英语成绩也比较靠前。

在董俣看来,文科学得好,跟她喜欢看书有很大关系。“我也不是说一定会去看一些大部头的书籍,比如我们说的世界名著之类的,但我自己就是愿意去读东西。只要你喜欢阅读,哪怕就是读一些没用的报纸片段、文字材料,这种阅读习惯还是会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由于文史成绩突出,高中时,董俣进入阳泉一中的文科班。这是一所建国时即建校的老牌高中,至今已有70年历史,整体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成长、压制性并不强。在这里,三年学习后,董俣考上北大,主修中文,辅修历史。

谈到北大,董俣认为,之所以付出几倍的努力攻读两个专业,本质上是因为热爱。

“中文跟历史本来就不分家,放在一起学对个人的发展相对比较好,是一个互相促进的状态。”双学位背后,大量的阅读、梳理和分析为她文史观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历史真的是能扩展视野的,我们的课程涉猎广泛,像古代东方文明那种课,你会学到像古埃及、甚至是古代的亚非拉这些地方的文化知识,会让人有想去看一看的愿望。”

董俣认为,历史学科可以给到一个人很多信息和事实,而在中文系学到的更多是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观察人的感知能力,更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和细节。“我觉得文史教会你的是一种探究或者洞察的能力,以及很多价值观的东西,这是非常宝贵的。”

初中语文到底难在哪里?

随着“部编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成为学生们不得不重视的科目。但与之相对的是,董俣发现,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受到“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一些孩子逐渐丧失了阅读长文的能力。

“我自己接触学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碎片化阅读变成习惯的后果。像微博、朋友圈的字数限制,带来的就是很多孩子不管文章内容写的是什么,只要字一多就读不下去了。这对于考试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语文试卷的字数会越来越多。我在班上跟很多学生聊过,很多都说做不完卷子,看阅读分心,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小学时语数外都可以考95分以上,上了初中之后,忽然发现120分的语文还是只能考八九十分,就会有心理落差,觉得语文给总分拉分了。因为学不好语文而报课,这部分学生在班上占到大多数。

初中语文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变脸”?董俣解释,本质上是因为初中阶段跟小学阶段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不一样了。“比如小学阶段,你有基础理解能力、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初中阶段除了常识积累,需要活学活用的东西多了,而且积累的范围变得特别大。教育部在编教材的时候,是要求学生去读书的,它希望最后达到的效果是考什么都不算超纲,没有范围。”

从目前来看,中国家长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慢慢提高意识,语文学科的地位也在一点点提升。“忽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会吃亏的,你会发现,不要说学生,很多成年人,你都可以在他身上发现很多语文没有学好留下的后遗症,在工作中埋下的坑。不管是大人也好,还是孩子也好,很多人对于语文能力的掌握仅仅表现在能交流,但是不一定会沟通。”

读和写本质上是对中文语言逻辑的培养。“我理解其实部编版是在引导你去扩大知识面,引导阅读,在文学素养方面有更多提升,不希望你卡死在课本里面。”

作业帮语文课:追求化腐朽为神奇

作为作业帮的骨干语文老师之一,董俣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负责初中语文教研的核心工作。就像电影的一剧之本一样,教研工作是好课程的根本。

初中语文团队在核心课程打磨上做了很多创新,以贴近当代学生生活的语境,把课本上的文本变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既可以让孩子们有所积累,也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名著课,这是语文组为学生们打开视野、拿下语文通识题目专门研发的版块。老师们追求“化腐朽为神奇”“打破刻板印象”。比如《西游记》原著,书中有一个妖怪黄狮精,虽然在一方称霸,但是根本没有伤害当地百姓,也不去干打砸抢的事情,办宴会都要拿着钱去街市上买东西,其实是一个很有人情的妖怪,但只是因为偷了师徒四人的兵器,最后被打死。这些内容讲到了,学生会觉得颠覆一些认知,《西游记》这本书不只是师徒取经、杀杀妖怪就通关了的简单故事,而是有很多我们从电视剧、动画片中感受不到的内容,甚至颠覆我们的传统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自己的理念也是这样,要让学生摆脱刻板印象的干扰,重新发现文本的魅力。比如我们讲《西游记》,学生听完之后会怒觉得,孙悟空的形象好像也没有想的那么好,也会有残忍的一面,妖怪们也会很有趣。”

再比如对于鲁迅的认识,是中学语文中的一个经典话题。从课本中了解的鲁迅,可能只是一个革命斗士、一个文学家,一个反对封建帝制和反动统治的死板形象,但在课堂上老师们会给孩子介绍鲁迅这个人的另一面——他研究碑刻,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很多生活趣事。有时不涉及具体的哪本书,但到下节课,学生们会告诉她,他们看了鲁迅的哪个作品,会去讨论他笔下那些人物的形象和命运。这个时候,会感到很欣慰。

关于作文,“初中生思辨能力相对高中会弱不少,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议论文会比较难,行文结构需要一点一点教,才能写的比较顺手。记叙文的话,最难的其实是立意,很多学生对生活细节没有太强的的感知能力。我之前听说过一个海淀区高级教师的方法,帮助学生锻炼这种洞察的能力,就比如晚上,你盯着月亮看5分钟,什么都不想,看你脑海里会蹦出什么东西,然后记录下来。其实观察和阅读,也都能增强这种能力。”

“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语文就是一个玄学的东西,但其实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做题,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规律拆解出来给到学生。”作业帮的语文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可以给到孩子们提升和帮助。

好的老师需要葆有热情

学生们喜欢董俣,有很多少年心事也会跟她说。她也由此发现了许多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很多学生跟我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经常跟他们吵架等等,他们可能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在他们父母眼中也是内向的小孩,但是他会给你发很长的微信,内心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

之前她遇到一个女学生,问她说,暑假课的时候想当班长,但是自己是女生,可以当班长吗?这个问题让她觉得很难过。

“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好的有不好的。之前有个男同学跟我说他想上清华,但是他们那个地方很小,他虽然很努力,但他母亲总在打击他,说我们这种小地方上清华很难的,你还是看清现实吧。我觉得太多家长用自己的眼界和想法限制了孩子的梦想。”

在董俣的价值观中,好老师对于生活、学生和教育都需要有热情,这是一切的原动力。她对学生心理的某些感同身受,甚至于孩子们带给她的感动,也是她保有这种热情的一部分原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