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完账却发现孩子偷拿了棒棒糖,这爸爸的做法,影响了孩子的三观

文|西红柿妈妈

教育孩子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父母们都充当重要的角色,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一个周末,淘淘爸爸带淘淘和奶奶一起去逛超市,淘淘今年4岁了,平时都是奶奶带的,比较调皮。当购物车推到零食区时,淘淘非要买棒棒糖,爸爸没允许,因为怕孩子长蛀牙嘛,淘淘哭闹着,爸爸仍然坚持不买。

奶奶在一旁心疼说:“就买一个呗一个也吃不坏。”爸爸说:“今天买了下次他还会继续要的,牙齿已经黑了必须要注意了,”说完推车就走了。

当他们结完账准备走出超市时,爸爸发现淘淘小兜里圆圆的鼓鼓有个什么东西。爸爸伸手一模原来是一个棒棒糖,爸爸拿出棒棒糖严厉地大声斥责淘淘说:“淘淘!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淘淘愣愣地看着爸爸,下一秒就号啕大哭。

奶奶在一边看不下去了说:“干什么,不就一块糖吗?又没人发现,赶紧收起来藏好大孙子,别折腾了。

爸爸说:“做人不能因为恶小而为之,要严肃对待,否则以后孩子会学坏的。”说着命令淘淘立马把东西还回去并跟售货员阿姨认错,淘淘委屈的照做了。

回到家里爸爸把淘淘叫到面前,心平气和地跟他说:“爸爸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吼你是爸爸不对,爸爸跟你道歉,但是你今天犯了很大的错误知道吗?虽然只是一颗糖,但那也是偷盗,你想以后做个小偷吗?”

“爸爸,我知道错了,我下次不会了,爸爸对不起。”淘淘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急忙道歉认错。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偷拿过东西,每次都会想尽办法让爸爸买。家长的三观正,孩子的三观也会正。

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家长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呢?不同的处理方式,会造就娃不同的三观

第一种家长:会像淘淘奶奶一样,快点收好吧,反正没有人看见,一块糖而已,没多大事。

这种思想的家长会直接影孩子以后的价值观,孩子会继承家长的这种行为,贪小便宜吃大亏。

也许今天孩子偷一块糖,明天就能偷一盒饼干,久而久之,早晚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沉重的后果的。

第二种家长:会大声的批评教育孩子,觉得孩子似乎给自己丢脸,这种家长虚荣心比较强,感觉他们养孩子就是为自己争面子。

大声地指责自己的孩子,他们第一时间不是考虑在不伤害孩子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是会觉得自己的脸上没有光,这种不顾及孩子自尊心的行为也是不对的。这样孩子容易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可能破罐子破摔,三观受到负面的影响。

第三家长:会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且带着孩子回到超市,归还物品,并且向工作人员道歉。

这种家长的行为才是很多家长需要学习的,就是淘淘爸爸的行为。必须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之后,然后陪着孩子主动去认错,回家再细细讲道理。

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能让孩子懂得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得,孩子下次也会引以为戒,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价值观。

那么孩子犯错了,家长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1、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孩子由于年纪小的原因,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对错之分。有时当他们犯错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甚至觉得自己是没有犯错的,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来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包庇孩子,这样只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将来孩子长大了之后,也无法明辨是非从而胡作非为,在学习工作中也会不尽人意,处处碰壁。

2、家长陪孩子一起承担错误

当孩子意识到犯错之后,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恐惧,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家长的陪伴。你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你身边,我们会帮助你的,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给了孩子很多无形的力量,孩子的内心就会有承担错误的勇气。

3、千万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

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不要在公共场合去大声批评指责孩子。一天玲玲奶奶有事回老家了,玲玲妈妈去上班把玲玲带到单位。没一会儿,玲玲不小心把妈妈同事李阿姨的杯子弄碎了。

玲玲哭着告诉妈妈自己犯错了,妈妈生气的呵斥玲玲:“怎么那么不小心啊!阿姨的杯子是刚买的,就被你给摔碎了”。

李阿姨温柔的说:“没事的小孩子骂她干什么,她都向我认错了。”玲玲害怕地躲到阿姨身后。

玲玲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变本加厉的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胆小懦弱,以后再犯错误时只会逃避,没有勇气说出来。

教育孩子的路上,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路程,更是父母学习的路程,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以正确方法引导才能使孩子更加优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