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器材编辑丨毕超
索尼的全画幅旗舰微单相机A1发布于2021年,其拥有了高像素、高速度等特点,其全面的功能可满足不同摄影师的工作需求。在时隔三年后,索尼终于推出了A1的后续机型——A1 II,在A1的基础上,A1 II改进了对焦、操控、画质、防抖等方面的性能,让A1 II变得更加全能,确保在专业领域继续保持强劲的旗舰机竞争力。
A1 II改进了多方面的性能,确保在专业领域继续保持强劲的旗舰机竞争力
- 01 -
外观设计:具备很好的操控性和握持感
在A9 III机身的外观设计上,索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优化,具备了更好的操控握持感。A1 II也同样继承了A9 III的机身造型。
从机身的正面看,与A1差别不大,机身右上侧依然带有”A1“的机型Logo,但可以发现该Logo从第一代的金色字体改为白色字体。另外,机身宽度比A1更宽大,同时机身正面还配备了C5自定义按钮,摄影师可以单手更方便的操控快捷功能。
A1 II机身顶部的按键布局与A9 III相同,依然采用了左右双转盘的设计,但细节上已得到了不少改进。机身右侧配备双层拍摄模式转盘,上层可以选择不同模式,下层则可以直接在照片、视频、慢快动作视频切换。另外还配备机身后拨轮,可直接调整光圈等参数。A1 II还带有与A9 III相同的曝光补偿拨轮,可以直接在±5的范围内调整。
A1 II后背的按键布局与A9 III也比较相似,将独立的视频拍摄按钮从顶部移到了后背位置,更加符合针对客户人群的拍摄习惯。
A1 II机身的翻转屏采用与A9 III相同的4轴多角度3.2英寸LCD翻转屏,即可上下翻折,也可进行侧翻。
- 02 -
感光度表现:具备很好的高感画质
A1 II的原生ISO范围与A1一致,为ISO100-32000,静态照片模式下最高可扩展至ISO102400。由于A1 II的硬件与A1相同,因此从感光度表现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从高像素机型来看,它的感光度范围足够专业用户使用。
为了更客观地进行测试,笔者使用机内默认设置并关闭镜头校正。拍摄RAW文件采用索尼自家的Imaging Edge编辑软件转为JPG(关闭软件中的所有降噪选项),与机身内直出的JPG文件进行对比(降噪为标准),测试图左为直出JPG,右为RAW转JPG。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ISO3200
ISO6400
ISO12800
ISO32000
ISO102400
从实拍图来看,在低感光度ISO100-400下,无论是RAW还是直出JPG,都没有出现任何的噪点,画面非常干净。从ISO800开始,RAW文件的暗部出现轻微的噪点,而JPG控噪依然出色,完全没有问题。ISO1600下,JPG暗部开始有轻微的降噪痕迹,而RAW则出现了彩色噪点。从ISO3200开始,JPG的降噪加重,RAW的彩色噪点变得粗糙明显。ISO6400以上JPG文件的细节损失变大,RAW的彩噪也进一步增大。ISO12800时的RAW文件细节损失较大,ISO32000以上时,无论是JPG还是RAW基本不具备可用性。
可以发现,作为5000万像素级别的机身来说,A1 II的控噪表现是比较不错的,甚至比A1还要好一些。当然如果追求画质,RAW格式的感光度最好不要超过ISO6400。当然在使用软件降噪功能后,会有所改善。不过JPG文件降噪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即使超过ISO12800也有不错的可用性。
- 03 -
自动对焦表现:具备较强的跟踪对焦能力
作为索尼新一代影像旗舰机型,A1 II的对焦性能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新加入了AI智能芯片,因此在智能识别跟踪上比A1更加出色。
A1 II采用了759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约92%取景范围。同时最低对焦灵敏度达到-4EV,即使在暗光环境下也能利用密集的对焦点进行合焦。
随着AI芯片加持,A1 II的智能主体识别能力得以加强。除了A9 III上配备的人、动物、动物/鸟类、昆虫、飞机、车辆外, A1 II还新增加了“自动”模式,选择自动后,相机可自行根据目标主体选择合适的识别种类进行对焦,非常的方便。
A1 II的每一种识别类型现在都可以进一步详细设置不同主体的识别部分、持续跟踪“粘性”等级、识别灵敏度等选项,进一步提升连续拍摄的准确性。
A1 II的对焦设置菜单是比较丰富的,顶级机身充分考虑到了专业摄影师而所需,可对AF优先级、速度变化跟踪灵敏度等进行调整,将相机的AF性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先来看一下A1 II的动物跟踪对焦实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