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如何降服昏沉(单一对境的观修技巧之二)

如何降伏昏沉

(单一对境的观修技巧二)

(提高班资料 节录)

一直以来,在观修和禅坐中,妄念和昏沉是最重要的两大障碍,两大障碍不除,修行想收到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佛教历史上的各派大德,对这两种障碍的对治都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长期的实践,更有悲心殷切者有着相关的论著留世,以作后来者的明灯,我们所提到的只是一些重点和技巧……

原来我们讲过:欲界众生最重要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睡眠欲望强,而在实际的修行中,沉没是心太内敛,对所缘境失去攀缘专注力所致。在观修中的昏沉可分为三大段:粗重的昏沉就是指昏睡,中度的昏沉就叫昏沉,是指心对所观的对境已失,浑然不明,近乎打瞌睡,轻度的昏沉,虽然所观的对境尚在,但已模糊不清,心力(关照力)低沉,失去力道……

祖师大德说过,如果出现上述的昏沉或其他错误而不及时对治纠正的话,不但得不到修法的效果,还会形成不良的修法串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加以警觉,加以对治,加以根除……

各大教派传统的对治昏沉的方法如下:

1) 粗重昏沉:在修法或禅坐观修中,出现明显的打瞌睡,几近睡眠的状态为粗重昏沉,不管是因为有病、劳累,还是由于业障重、干扰大引起的身心不堪能自己的所修,此时,可以中断停止所修,(下座)采用经行(来回走动)的方式,磕头的方式,活动身体的方式,站在窗前望远的方式、做深呼吸的方式或向脸上弹洒冷水的方式等来对治……如果确因病中或连日的劳累引起,也可以干脆睡觉休息,待精力恢复后继续观修……

2) 中度的昏沉:与所观的对境失去明晰感,失去执持力道,进入模糊状态。此时可以不下座,要用上一课介绍的1、找寻、2、找到、3、安住、4、持久的顺序重新观修一下。也可以思念一下悦意(使人高兴)的事,比如:思维一下三宝的功德、修法的胜利、只要精进修持就可最终成就等等,也可以观想一下明亮光亮,比如:第四课中对将要落山的太阳的观想等,此时也可以把观想在面前虚空中的太阳在第四课的方法3、的基础上往上抬高到头顶上方继续观想(特殊修法者,可暂时把明点或坛城图观到头顶上方来对治)……

3) 轻度的昏沉叫沉没,此时所观对境尚在,只是要变得模糊了,没有了观修力道,失去了观修效果。此时,要保持正知(微细的觉察力)对治,而要生起正知,必须要具有相续性和具力性的正念,即数数作意观察能缘心,有否执持守护当下的所缘境,而不散乱于其它所缘境……这也是观修方法中的第四持久阶段………

无论如何,这些是简单介绍的次第方法和技巧,要想真正提高,还需要长期的认真修持。只有过了昏沉和妄念之关,才能谈“入定、观空、证果、成佛”。

更深层的观修技巧要和观修空性结合起来运用,希望大家明知!

附: 人为何没有信心修大乘道法?

《现观庄严论》中列了四种原因:

1、被魔加持。

2、不信解甚深法。

3、为恶友所自在(被恶友所骗、所控制)。

4、以瞋心自赞毁他。

释仁清 拙笔

20、6、29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