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航天徐鸣:卫星互联网的中国机遇

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图为发射现场

2020年1月16日,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图为发射现场

文丨银河航天徐鸣

今年上半年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当属卫星互联网产业。2020的上半年,既是银河航天的加速奔跑期,也是整个中国卫星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多地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风口已至,卫星互联网的中国机遇已经开启。

站在风口,银河做好准备了吗?不久前,银河航天首发星交出了在轨半年的成绩单。今年1月16日,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之后在轨的半年时间里,银河航天首发星完成测控跟踪852轨次,发令7112条,完成190余次试验,陆续完成了Q/V馈电建链、通信速率、时延、波束切换等关键能力与技术指标测试,2G/4G/WiFi等多类型基站接入、5G信号体制测试、5G基站回传等天地融合试验,视频通话、5G+MEC视频推送、对公众开放的卫星互联网内测体验活动等卫星互联网应用演示。

图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

图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

以上多项技术测试验证了我们的卫星是靠谱的,在这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把握卫星互联网的中国机遇,真正实现卫星低成本量产,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

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充满想象

根据互联网世界统计(IWS)数据显示,全球仍然有近30亿人不能连接网络。而银河航天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发展航天科技服务人类的使命。当前,卫星互联网在中国就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即使4G网络相对普及,5G网络建设速度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依然有不少山地存在网络无法触达的问题,此外,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应急救灾通信等网络需求也长期存在。

不久前,我的同事们来到四川北部的大巴山脉深处的桃龙乡进行通信测试。北川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中北段,受地理条件等影响,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每当此时,地面通信系统遭到破坏,不仅影响抢险救灾,也威胁着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卫星互联网具有能突破地表地貌等限制的特性,在应急救灾等公共需求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对于2008年5月12日那场地震,桃龙乡的乡亲们至今心有余悸。地震发生后,桃龙乡的电力、交通和对外通信都曾一度中断。因此,不仅是卫星互联网需要桃龙乡作为测试地点,像桃龙乡这样的无数偏远地区也需要卫星互联网。

7月14日,银河航天首发星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九龙村实现了国内首次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山区实地应用测试,我的同事在那里与当地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藏族小姑娘满眼新奇地看着我们的卫星终端,让我想起儿时的自己。我出生于安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长期因信息闭塞处于“移不动、联不通”的状态。后来通过学习,有机会走出大山并接触到互联网,广阔的世界才开始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将解决越来越多人的上网难题,不仅是桃龙乡的乡亲们可以在网上直播采药卖药(当地盛产药材),偏远山区孩子可以随时上网课,在飞机、高铁、游轮上顺畅看视频直播也将成为现实,数十亿人口的上网问题将得到解决。

卫星互联网的中国机遇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0年有望成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元年。卫星互联网之所以被纳入新基建,以下数据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2020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SIA报告》),2019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到366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占比约75%,总量约为2710亿美元。

卫星互联网涉及商业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领域。未来,以卫星互联网为牵引,将带动巨大的产业和经济效益。

图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

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模拟图

除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卫星互联网还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战略新兴产业。抓住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期,推动商业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不仅将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还将为地方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抓手。

近期,北京、上海、重庆、福州、成都、深圳等城市纷纷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行动方案。

其中北京方案中提出,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推进央企和北京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上海方案中指出,完成通信网络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

可以说,上述发展规划涵盖了卫星互联网从信息服务到生态构建等各个环节,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产业链重塑的责任

中国卫星互联网的机会比我预想中来得早一些。两年前,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赛道上,我曾经以为自己和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是孤独的行者。当时我预计,要独自探索5到6年才会出现商业机会,现在商业机会已经提前到来了。值得一提的是,银河已经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客户伙伴的支持,我们的产品也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家队”要求的交付标准。

事实上,航天相应产品的配套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卫星互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等,产业链条较长,下游应用场景也十分广阔。仅是卫星制造就包括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而卫星平台又涵盖了结构系统、热控系统、推进系统、姿轨控系统等方面。根据《SIA报告》,仅是全球卫星制造产业以及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产业在2019年就达到1428亿美元。可以预见,卫星制造产业规模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

接下来,银河航天将依托“航天+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卫星真正的低成本、大批量制造和商业化,并开启卫星互联网的技术研究,构建高效智能、安全可靠、空天地海全域覆盖的高速信息网络。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航天领域整体产能、产量有限的问题,为此,银河已经开始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后产能将超过每天一颗。

此外,我们还需要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可靠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在商业航天供应链领域做投资是头部企业必须要走的道路。眼下,银河主要采用自己投资研发和对外投资其他供应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继而构建起整个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我们每年都在推进这个工作,当这两个方面形成闭环之后,在降低成本方面将是很可观的。

尽管经过数十年积累,我国的卫星制造能力已大幅提升,但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单星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为主,低成本、批量化生产能力亟待提高。以银河航天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在互联网研发、工业化制造、商业化供应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将为我国实现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卫星的智能制造趟出一条新的路径。

我们站在风口,但不能只等风来。银河将继续披荆斩棘,在太空乘风破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