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十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二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十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

赵英民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经历了前期准备、全面普查和总结发布三个阶段,对全国有污染排放的358万多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取了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而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

“过去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们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十年。从这次普查结果数据也能看得出来这十年的变化。”赵英民说到。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体现了我们国家近年来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和2007年相比,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品产量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产量增加了,企业数量减少了,单个企业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13%、202%、170%。”同时,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和2007年相比,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减少了84%,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少了54%,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了23%。由此可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了,但是产能集中度高了,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也就是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在大幅下降。”

三是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赵英民表示,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和尿液资源化利用比例分别达到了85%和78%,生猪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比例由2007的55%提高到了2017年的8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和十年前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加了5.4倍,处理能力增加了1.7倍,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了2.1倍,城镇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2007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67%。

生活垃圾处置厂的数量十年间增加了86%,其中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增加了303%,焚烧处理量增加了577%,焚烧处理量比例由十年前的8%提高到了27%。

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厂的数量增加了8.22倍,设计处置能力增加了4279万吨/年,为第一次普查的10.4倍。集中处置利用量增加了1467万吨,比十年前提高12.5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