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专题:流产的“巴蜀攻略”--日军史上最大规模陆上攻势 - 「五号作战」始末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在太平洋方面的日本首战大胜告一段落的昭和十七年初(即1 942 年),日本图谋根本解决「中国问题」,开始筹划以攻占重庆让 蒋介石 政权屈服作为目标的「四川作战」 ( 五号作战 ) 。

1942年9月3日,东条英机上奏裕仁天皇「五号作战」计划(四川省重庆、成都などの占领作戦)。

1940年6月8日宜昌作战期间,攻入沙市的日本陆军第6师团步兵第23连队第2大队。

在宜昌作战中进攻汉水右岸的步兵第18连队

1941年9月22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湖南省新市南方的同乐桥附近与对岸国军交战的第4师团士兵。

这个「四川作战」,是冈村宁次的「华北方面军」多年持续研究「西安作战」的扩大版,从山西省越过黄河占领陕西省(西安附近)后(即50号作战),与来自长江沿岸的侧击一起向四川省(重庆·成都)进攻(51号作战)的二阶段作战。

「四川作战」总兵力预定动员将超过15个师团,如果实现将是日本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上作战。

「四川作战」攻略

在这个「四川作战」计划中,与渡过黄河并列的作战课题就是突破山岳地带--越过横卧在四川与陜西之间的、对于蜀地来说自古就作为天然屏障的秦岭和巴山这两重山脉。

日军计划作战发起后,进攻的部队将先占领西安,渡过黄河后南下,越过秦岭山脉,到达巴山山脉的隘口—广元,谋求一举突破长达300公里的山岳地带,担负这个极其困难的山岳进攻作战的主力兵团,被预定为一直在山西作战的第一军。

日本的整个列岛都是山地,陆军部队平时演习就要求在山地行军,所有没有编成诸如欧洲诸国常见的阿尔卑斯山猎兵那样的特别的山地部队,战时充以骡马编队即可适应。

「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第36师团(雪兵团)、第37师团(冬兵团,外号「日本第一最能走的部队(日本一歩いた军队) 」,大陆打通作战时代号光)、第41师团(河兵团),这些师团都是由骡马、山炮组编成的部队,属于「维持占领区治安」的三三制乙种师团(歩兵三个连队编制师団,日本战斗力强的甲种师团采四四制编制)。

在前一年的晋南战役(日本称中原会战、中条山战役)时,这些乙种师团的山岳突破能力就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当时多田骏中将指挥的华北方面军6个师团约4万人,攻击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29个师共18万中国军防守的山西省中条山,宣称包围歼灭我军4万多人,俘虏约35,000人。

多田骏陆军中将

卫立煌

该役于27日结束,中国军队丧失大部分隘口,第三军长唐淮源上将、第12师长少将寸性奇、第98军长中将武士敏、第70师长中将石作衡、新27师长中将王竣与副师长梁希贤均阵亡,而日军宣称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但是如果实施「四川作战」,还延续以前中条山(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战法,那是不能够充分适应新环境:因为秦岭山脉标高在3000米,都是延绵不绝的高山地带,巴山山脉的标高也在2000米,都是以栈道(架设在断崖上的空中木道)而闻名的险峻地形。

连接四川和陜西的、能够行走汽车的道路仅有一条,那还是「七七事变」时国民政府开通的川陜公路。除此以外,过山的公路以及马车道都是有限的,道路以外则完全不能通行车辆。

就连徒步行军也要被悬崖峭壁阻挡,而且在当时的兵要地图上,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评估为标高4000米(实际上为3760米,与富士山相当)。

对于日军来说,还要考虑从未体验过的高山病,以及适应高地的炊事方法等等诸多问题。

为此,第一军与华北方面军一起,从1942年起,开始了包括组建特别山岳部队在内的山岳战研究和教育训练。研究的内容为:山岳部队的组成和装备、装甲部队在山岳地带的运用、空中补给以及空地协作、高山地带的卫生医疗等。

日本陆军正式研究山岳作战时机,始于太平洋南方战局恶化的第二年,暨1943年,但此时作为示范之类的先行研究成果极为缺乏,最具有山岳作战丰富经验和实力的就是第一军本身。

于是从第一军现役军人里具有山岳作战经历者中进行挑选,开始研究技战法。关于成为主力的徒步山岳部队,日军在第36师团试验性地组编了山岳大队,研究其运作。

这支山岳部队具有诸兵种联合小部队的性质,不使用一匹骡马,全部是以臂力搬送来适应体能。

同年11月—-12月,第一军在山西省的五台山附近,以这种试验运作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前提,实施了大规模的山地演习,同时兼备对我八路军的实地扫荡作战。关于这次演习的部队组编,留有详细的史料,山岳部队的组成预定为;每个步兵大队附带一个投射小队、一个大队作业班。

所谓的投射小队,就是用迫击炮将锚绳投射到悬崖上的、由四门炮组成的小队;所谓的大队作业班,就是攀登悬崖、开拓道路以及担任侦察的、以将校为长官的总共5人的攀登队。

在演习时,分别由第36、第37、第41师团,各自组编两个这样的山岳大队,共6个大队参加演习(此时第41师团已经转属于第十二军,但仍然也参加了这次演习。)。

除此以外,参加演习的还有:作为研究有关装甲部队突破山岳地带的、机械化集成部队的两个大队;为了训练快速修路的、车载工兵的一个连队;为了训练空地协作,飞行队也参加了演习。

徒步行军的一般山地兵的个人装备,除了背包、饭盒、杂囊这些通常的装备外,还要携带水桶、登山杖、绳索(长10米,直径6毫米)、小十字镐或小圆头铁锨、水鞋、防寒设备等。

每人绳索为10米长,这是为了将每个人所带的绳索连接起来用,不过直径6毫米的太细,只能作为辅助用,攀登用的绳索,另外还准备着10毫米的粗绳。

这些东西都要收纳在帆布背包里,或者带在身上,负重很大。大队作业班除了这些装备以外,还规定要额外携带麻绳投射器和个人攀登用具。

有关麻绳投射器的详细情况目前已不可考,但可能不是专用器材,而是以掷弹筒发射出去之类方法来凑合实施的临时手段。

攀登用具则如下的细目:保险绳、岩鹤嘴、岩铁杵、岩钉、弹簧环、作业带、背负带、钩棒、挂网。

演习者需在悬崖上打入钉子之类的东西来攀登,同时估摸着寻找正式攀登的路径。所以需要具有相当攀登技能的官兵方可完成。

不过在人工攀登岩壁还处于初始的时期,很难想象一个大队能找出5名攀岩经历非常丰富者。所以推测由有登山经历者或运动神经优越者来充当这样的角色。

在陆军户山学校进行攀岩技术指导的藤木丸三回忆了当时接受了派遣华北的秘密命令,虽然并没有具体指出目的为何,不过从他的话语概况来看,肯定是关于「四川作战」的攀岩的实际指导。

“日军的山岳演习是在五台山附近进行的,这里与秦岭山脉相比,标高要低1000米左右,不过,同样有连绵不绝的地裂和断崖,地势险峻。

在冬季,气温下降到零下20度以下。隆冬期间进行的本次演习,大家普遍认为是相当严酷。”

虽然其结果不太详细,但藤木回忆是“增强了信心”,由此推断此次演习基本成功

尽管「四川作战」选择在昭和18年(1943年)的春季发动,并以此为目标,大本营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批准了相应预算及物资下拨措施,可是,因为日军在南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败退导致南方战局的恶化而最终不得不终止。

最终在日本军在五台山演习的前后,大本营带来了正式下达的「四川作战」(五号作战)停止命令。

这对于要越过秦岭、巴山而倾注了全部力量的计划参战部队来说士气影响不小,公然叫嚣要攻略重庆,统辖五台山演习的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1942年8月1日就任第一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在东京市ヶ谷台自杀),赴任时非常的垂头丧气和心灰意懒。

时任第一军军长的吉本贞一陆军中将

「四川作战」由于太平洋南方的战局崩溃而胎死腹中,可以说美国人在太平洋间接化解了这一行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军山岳作战演练在新几内亚与华南被活用,还发挥了作用。

如第41师团在新几内亚东部,第36师团在新几内亚西部,同样在山西长期作战的、被预定为进攻兵团的第20师团也被投入了新几内亚的东部,在新几内亚山区忍受饥饿和恶劣的气候继续与美军残酷的山地战。

在新几内亚的第20师团

驻留在山西的第37师团参加了横山勇的「大陆打通一号作战」,我国称为“豫湘桂会战”),从北京到曼谷纵穿中国大陆,越过华南的山岭,在泰国迎来了最终战败。

进攻洛阳的日军

进攻桂林的日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