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来早。2025年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当广东省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拉开序幕之际,在南中国一隅的佛山,这座以民营经济著称的制造业重镇,正经历着一场关于企业家健康管理的“供给侧革命”——高质量健康服务供给正深刻重构着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走进美的集团总部,创始人何先生手腕上的健走手环格外引人注目。这枚小小的手环,不仅记录着他的日常运动量,更成为他健康管理的重要助手。同样,在格兰仕集团,梁董事长的智能健康监测舱通过生物传感、大数据与AI算法,实时监测着他的身体状况,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在碧桂园,总裁莫先生则拥有自己的私人营养师团队,为他量身定制膳食方案,确保每一口食物都符合健康标准。
这些在以前看似距离我们日常生活还很遥远的“黑科技”,折射出现如今企业家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转变——从“治病”到“治未病”。企业家群体对健康管理日渐强烈的忧患意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的市场倒逼,都让这种转变来得更为深刻。目前,仅仅在佛山,就拥有超过50万家市场主体,他们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促进这场变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推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每1元预防性健康投入可产生6元的经济回报,而在佛山,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3元[]。健康管理服务已成为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2023年佛山企业家健康白皮书显示,企业家群体亚健康检出率较五年前虽下降18%,但心理压力指数却上升23%[]。此消彼长之下,这种矛盾现象让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体系的创新突围变得更加迫切,也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
一、失速边缘:企业家群体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2023年9月29日晚,正值中秋佳节之际,被誉为“中国的巴菲特”的佛山著名私募董事长关善祥突然离世,年仅38岁!这一刻,人们关注的视线被再次拉回到企业家的健康上。有人将企业家的工作生活状态描述成每年都在高考,而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高压之下,身心很可能长期严重失衡,进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
近年来,已有多位知名企业家因健康问题英年早逝, 2023年逝世的5位企业家平均年龄不足70岁,远低于同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7.4岁。
企业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而上述现象背后,也折射出处于“失速边缘”的企业家群体所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身心过度劳累、精神紧绷、健康透支……他们如同紧绷的琴弦,一旦超过承受的极限,便可能发出刺耳的“断裂之声”。
知名健康管理公司国康健康曾提出,企业家们如何做好健康保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健康问题,保障企业家们的健康,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这是企业、企业家、健康工作者和政府共同的任务,建议企业需要“首席健康官”这样的角色来提供闭环服务。
而近年来,在佛山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AI技术的迭代,以及企业家本身健康意识的增强,类似“首席健康官”的角色逐渐成为可能,并被付诸实践。
二、破局传统模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
在佛山三水区,陶瓷企业主陈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香港过来办厂,企业从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厂发展为拥有数家企业的集团公司,员工几千人。但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也极大消耗着他的身体。
2022年,陈先生突发心梗,此后,他的健康管理服务从单一体检,升级为包含“健康管家 + 智能监测 + 中医调理 + 心理疏导”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佛山健康管理机构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共建的“企业家健康联合体”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佛山企业家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7.3%跃升至2023年的41.6%[]。
这其中佛山市卫健局推出的“金凤凰健康护航计划”功不可没,该计划整合全市38家医疗机构资源(其中包含8家三甲医院),构建起“1+N”服务网络。每位企业家都拥有专属健康档案,系统实时追踪18项核心健康指标,预警模型准确率提升至89%[],为企业家的健康加上了一道“智能锁”。
三、数字化转型:健康管理服务“上云”加速
在顺德北滘机器人谷,科凯达机器人董事长刘先生的智能手表每隔2小时,就会自动上传生理数据至“佛山企业家健康云”。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平台能够为企业家提供更精准的健康建议。
这个由市政府主导搭建的数字平台,已接入全市87%的规上企业负责人,2023年接入企业达2143家,累计处理健康数据超2.3亿条[]。
据平台工作人员说,企业家对该数字平台的热情与接纳程度超出他们当初的预想,口耳相传下,甚至一些外地企业家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打听他们的数字平台能否提供“异地服务”。
另一边,南海区开发的“健康智脑”系统同样亮点十足。它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企业家的运动轨迹、睡眠质量、饮食习惯等碎片化数据,生成个性化健康方案。试点企业反馈显示,系统推荐的“动态减压方案”使企业家决策失误率降低14%[]。数字化转型让健康管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真正实现了健康管理的“云端革命”。
四、理念创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干预”
2024年10月12日,禅城区“移动健康驿站”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携带多种先进的健康检测仪器来到区内某智能家具公司负责人办公室,根据预约需求进行现场“体检”。半个小时不到,做完检查的吕先生一身轻松,他上午还有两个经营方面的会议要开,好在一点都没耽误。
禅城区打造的“移动健康驿站”,配备5G超声机器人、AI眼底筛查仪等先进设备,截至2023年11月,已为132位企业家提供上门服务。企业家们无需前往医院,在企业或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康检查服务,大大节省了他们的时间。
高明区推出的“健康会客厅”项目更是别出心裁,将健康咨询巧妙嵌入商务洽谈场景,让企业家在谈生意的同时,还能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真正实现“工作健康两不误”。项目运营首年,就服务企业家超600人次[]。
此外,佛山市企业家联合会联合心理学专家开发的“压力可视化评估系统”,通过微表情识别、语音情绪分析等技术,已帮助238位企业家及时识别心理危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企业家正念减压工作坊”也备受欢迎,2019 - 2023年报名人数年均增长67%[]。这些创新举措,将健康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主动干预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家的健康水平。
五、顶层设计:打通城市智慧健康生态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国家首批健康城市试点,佛山在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健康佛山2030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全市部署健康监测终端超12万台,实现重点商务区5G健康服务100%覆盖[]。依托华为(佛山)健康云基地,佛山构建起包含380万份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数据库,日均处理健康数据超500万条。在2023年中国智慧健康城市评选中,佛山位列地级市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首创的“健康生产力”评估体系,将企业家健康指标纳入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维度。2023年统计显示,企业家健康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增加0.8个百分点[]。这一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佛山对企业家健康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
六、协同发力:政策导向催生健康管理的市场化转型
企业家健康管理服务的迭代,本质上是医疗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佛山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该市用于企业家健康服务的财政资金中,72%投向预防性健康管理领域,这一比例较2018年提升了43个百分点。政策导向的变化,催生出健康管理机构的市场化转型,以美年大健康佛山分公司为例,其预防性健康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19年的31%提升至58%[]。
据了解,2023年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佛山许多行业商会都着手成立了各种企业家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各方通过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引入精准资源,为企业家提供专业服务,共推企业家健康管理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家健康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
更重要的是,这场改革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出来。2023年,该市企业家日均工作时长下降1.2小时,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却逆势增长至3.15%[]。健康状况改善的企业家群体,其企业三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对照组9.7个百分点[]。例如,南海某装备制造企业主在完成心理干预后,带领团队攻克3项“卡脖子”技术;顺德某新材料企业创始人通过代谢管理方案,将年度战略决策效率提升27%。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企业家健康管理已从成本支出转化为生产力投资。
目前,随着《佛山市企业家健康促进条例》立法推进,佛山正以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供给,构建起守护经济领航者的“健康长城”。
可以预见的是,当健康管理从个人事务上升为城市战略,它所创造的企业家健康管理服务新范式,就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更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探索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和解题思路。(王朝辉、周笛儿)
作者简介:王朝辉,广东财经大学粤商学院、粤商研究院教授、企业家健康管理方向博士后导师,广东企业家健康管理学会首席专家。周笛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王朝辉教授课题组成员。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