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叶建春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亮眼成绩,擘画2025年江西发展蓝图。
2024年江西成绩单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左右,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省大中型项目投资突破1万亿元;
新增限额以上商贸经营主体5000多家,培育中华老字号34个;
预计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比重79%左右。
●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新增铜基新材料、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3个;
新增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13个;
新增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270家;
出台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在六大领域开展前瞻布局。
●科创实力不断增强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4.52%,提升幅度全国第二;
太行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6家;
在全国率先组建生态环境领域省重点实验室联盟;
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挂牌成立。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首批18项数字化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发布,数字底座支撑更加坚实;
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99.16%;
昌北国际机场被纳入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南昌、景德镇被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停留活动区域。
●区域城乡协调并进
制定支持南昌、赣江新区、景德镇、吉安等地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或政策措施;
“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累计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60个、居全国第六,油茶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居全国第二。
●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全省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5.5%;
在全国率先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试点,获颁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
获批成立全国首个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
●风险防控有序有效
有力应对锦江、修河等超记录洪水和鄱阳湖本世纪第二高水位;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89%、4.6%;
刑案发案率降至近十年最低,道路交通安全“减量控大”成效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连续18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居中部地区第一;
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4.4万户,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47家,建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377家;
因地制宜优化撤并小规模学校4303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56所、新增学位16.4万个;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扩围至“近亲属”,在全国率先落地应用医保码“一码付”。
●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
“赣企通”平台上线试运行,“赣通码”实现一码通全省,两批3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
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
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表同享”改革试点县实现业务表单数量压减62.44%。
2025年展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水、空气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保持优秀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关键词:经济循环
实施省大中型项目4600个以上,完成投资1.2万亿元左右。建成遂川至大余高速、梅江灌区、大坳灌区、九江神华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昌九高铁、国电投分宜电厂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长赣高铁、新干至瑞昌段高速、南丰至南昌高速等项目。
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支持范围,优化补贴流程,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消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门店建设,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经营主体2000家。推进“云游江西”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建设,争取扩大过境免签停留活动区域范围。
关键词:产业创新
开展“双一流”建设攻坚,筹建江西高等研究院;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新增专业布点数60%以上服务于省域重点产业紧缺岗位。力争新增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或网络成员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深化实施“1269”行动计划。提高产业链“链长制”效能,探索建立“链长+链主+基金+平台”新模式。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建立分类培育机制,遴选打造3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开展大规模制造业企业数智化改造,推动4000家左右企业提档升级、1万家企业实施改造,打造一批“数字领航”“小灯塔”企业和“数智工厂”。
关键词:深化改革
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探索开展科技金融改革试点,推动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挂牌开业。探索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7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有序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着力破除准入准营障碍,力争在项目极简审批、提升融资获得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完善涉企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机制;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障碍、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助推民营经济创新升级、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等“五大行动”。
关键词:开放发展
加快深赣共建产业园、湘赣产业合作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共建共育。支持赣州与深圳、吉安与东莞对口合作战略落地见效,支持抚州对接泉州,提高发展能级。
实施链式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等新模式,完善赣商回乡投资促进机制。扎实推进“投资江西”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开展国际产业合作园试点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确保粮食产量达436亿斤。
建设10个食品产业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00家以上。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卫生厕所普及率86%左右。
关键词:区域发展
支持南昌建设“一枢纽四中心”、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赣江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抚州打造现代产业新区。
推进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落实赣江中游(吉安)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支持上饶打造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鹰潭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景德镇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支持宜春、新余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萍乡深度融入长株潭城市群。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716个26.95万户。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争城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7.1%左右。深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县域商业项目200个。
关键词:生态文明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举办第四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积极创建庐山国家植物园、井冈山国家公园,与福建省协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
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
深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统一确权登记。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
关键词:民生实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力争培育产业技能人才10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老年社会参与扩面三大行动,建设改造9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建设300个“一老一小幸福院”,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
深化健康江西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90%的县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9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家庭健康指导员。各紧密型医联体医疗机构间实现全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各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繁荣发展赣鄱文化。推进博物馆“总分馆”制试点和省博物馆“故宫厅”落地。加强非物质文化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打造一批“非遗国潮”。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