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首家上市房企,合肥城建(SZ002208,股价6.35元,市值51.01亿元)迎来首次年度亏损。
合肥城建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6.96亿元,同比下降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657.25万元,而上年同期则实现了2.19亿元的盈利。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视觉中国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合肥城建正积极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除了在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写字楼开发等传统领域持续投入外,还逐步拓展至工业地产、代建、物业管理及租赁业务。
以合肥城建的全资子公司合肥工投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工业标准化厂房开发运营企业,已经成功开发了多个工业园区项目,包括合肥智慧产业园、合肥高新智谷等。
然而截至2024年末,合肥城建的营收主要来源依然是房地产业务,房地产销售、租赁及物业服务贡献了76.75亿元的营收,占比达99.72%。相比之下,其他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则显得极为有限。
去年亏损5657.25万元
自2008年上市以来,合肥城建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年报显示,2024年,合肥城建实现营收同比下降2.55%至76.96亿元,归母净利润由上年的2.19亿元转为亏损5657.25万元。尤其是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同比降逾39%至22.6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5亿元。
此外,报告期内,合肥城建的经营现金流净额约为-1.38亿元。这也意味着,合肥城建在项目开发和运营中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合肥城建近5年的年度报告发现,自2022年起,合肥城建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21~2024年,合肥城建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7亿元、3.34亿元、2.19亿元和-5657.25万元。
针对2024年业绩同比由盈转亏,合肥城建在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涵盖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毛利率的降低以及财务费用的上升。“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部分存货(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跌价准备的计提。同时,交付的房地产项目毛利率有所下降,加之财务费用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报告期内,合肥城建毛利率为15.65%,较2023年的19.21%大幅下降,直接拉低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作为一家在合肥市场深耕多年的房企,合肥城建的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合肥,包括琥珀·栖云里、望云、琥珀·庆丰里、琥珀·菁华里等。另外,还在南京开发了凤起·云台和琥珀·云台项目,在三亚开发了三亚琥珀·假日天地项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在合肥城建的产品线中,“琥珀”系列是其核心产品线。自上世纪90年代成功打造合肥首个豪宅项目琥珀山庄以来,合肥城建陆续推出了琥珀名城、琥珀新天地、琥珀五环城等众多项目。
此外,合肥城建今年还推出了全新的“星启”系列产品线,星启锦宸是该系列的开篇之作,也是合肥市蜀山区首个新计容小高层产品。合肥城建表示,“星启”系列主要关注人文关怀、全龄友好以及社交空间等关键领域,以六大创新理念重塑现代居住体验。
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合肥城建正积极推进业务转型。
合肥城建指出,公司已经构建了“一引(双核)两翼一助推”的业务架构,住宅开发和产业地产开发构成核心动力,项目代建管理和物业综合服务形成双向支撑,而租赁运营则作为能量储备。
显然,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有助于减少合肥城建对单一住宅开发业务的依赖,提高抗风险能力,并且为城市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无疑是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的关键基础。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城建已经储备了若干产业园项目,包括工投舒城中小企业园、工投临港新兴产业园、定远创智产业园等,总建筑面积达到30.47万平方米,其中剩余可开发面积为8.93万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合肥城建共有20个主要开发项目,包括13个住宅项目和7个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属性项目。其中,工业用地项目主要包括合肥智慧产业园、工投高新智谷和北城智谷。
租赁业务方面,去年合肥城建约有24个工业园区或商业项目可供出租。其中,出租率超过90%的项目包括合肥包河万象汇、合肥琥珀新天地、合肥仁和大厦等8个项目,而投·皖北科技产业园、巢湖花山工业园、工投创智天地等12个项目的出租率不足50%,工投高新智谷项目以2.82%的出租率在所有项目中垫底。
尽管有意拓展产业地产、代建、物业管理等业务领域,但合肥城建在公开市场上的拿地仍主要集中在合肥本地,且主要为住宅项目。
2024年12月,合肥城建与中海宏洋联手,以总价31.93亿元在合肥蜀山区和高新区成功竞得4宗宅地。其中,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两宗宅地面积分别为92.211亩和54.3394亩,成交金额分别为12.73亿元和7.61亿元;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两宗宅地面积分别为40.1889亩和87.5967亩,成交金额分别为3.62亿元和7.97亿元。
同年11月,合肥城建还联手中海宏洋,以总价7.11亿元竞得合肥市包河区一宗宅地。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