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 星期一 北京
昨天不到七点就睡了,实在是困的不行了,在想着晚睡一点的时候就睡着了。早上五点钟醒来,随即起床开始收拾行李。折腾到七点,收拾的差不多了,也饿了,吃饭。贝贝蒸的菜团子真好吃,不仅是馅好吃,团子皮也好吃,丝毫没有吃玉米面的感觉。吃完早饭不过七点半,早起真是好,感觉时间充裕了很多。
金黄流光的大团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鸡蛋虾仁小白菜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泡上茶洗衣服,顺便捡出几件去京都穿的衣服。回家待一天又要出发,这个节奏去年经常见,今年还不算多。看了一眼天气预报,京都今天挺热,明天后天只有23/4°C,还要带上一件厚一点的外套。外出不怕热,多带一件衣服防寒,别感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午去了老爸那里,给他送了一点大枣和一块腊肉。那个腊肉真是好,是四川的朋友特意为我做的。只是我最近频繁出差,很少在家里吃饭,即使在家吃饭,珠珠不吃腊肉,贝贝也就很少做腊肉,因此在家吃腊肉的机会基本等于零。朋友给了我至少有15斤,老爸爱吃,就给他送一些过去。老爸身体不错,脑子很清楚,拉着我说了一大堆家长里短的,我听的直想笑,有槽可吐,说明老爷子脑子清除,有点孩子气也是老年人的特色之一,我听着就是了。以前总是爱和老人家争辩,或者讲一些我认为对的道理,现在明白了,这些根本没用,也没必要和老爷子叫真。大哥以前和我说:孝顺孝顺,顺着老人就是孝了。这个道理这两年才算真正明白,老爷子90多了,顺着他就是了。
陪着老爸吃完饭回家,本想睡一会儿,可是又想巩固一下倒时差的成果,索性不睡去修脚。这次在加拿大十天,走了不少路,直到最后两天脚才有一点不适,看来清华园修脚师傅的技术还真是不错。明天又要出差了,抓紧时间今天修修脚,在京都好好溜达溜达。
吃完晚饭困了,看来还是有时差。昨天睡的比较足实,今晚可以熬一会儿,晚一点再睡。这样再熬一下,就会适应东八区的时间了。
最近一些聊天中,总会说到人与自然、人与食物的关系。更具体一些就是人与粮食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农作物的影响,目前种植的那些农作物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规模化的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介入,也许就没有那些农作物了。这些都是人类对农作物的影响。如果深入想一想,人类之所以会这样对待那些作物,是农作物对人类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类创造了各种农作物,农作物反过来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对待它们。从游牧到耕作,人类社会组织逐渐建立,并逐步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食物提供了平台,让文明得以建立于其上,”汤姆·斯坦迪奇这样说。“事实上,这些主要农作物是人类的发明:那些精心施用的耕种技术,显示出人类介入的结果。实行农耕的故事,诉说着古代的基因工程师如何发展出强而有力的新工具,使文明本身成为可能。在此过程中,人类改变了植物,而植物反之也改变了人类。”—汤姆·斯坦迪奇如是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加拿大时,经常遇到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御寒,老外穿着单衣或是T恤晒太阳同框的现象,我对小伙伴们的解释是:这是吃草与吃肉的结果。这个说法营养学应该可以解释。但是身材高矮和吃什么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考古学已经证明了的。考古成果证明,14000年前,狩猎者的平均身高是男性175cm,女性是165cm,到了3000年前农牧方式确立后,这个数值变成男160,女152了。
要想长的高,还要多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