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虽然今年早稻生产受南方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单产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全国早稻还是实现了增产。早稻实现增产奠定了稳定我国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基础!
大家看到上面这则消息后,想必心里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舒了一口气吧?2020年真是一个不安宁的年份,进入2020年以来,先是新冠肺炎疫情陆续在全球各地爆发,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已逐步显现,陆续将对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接着南方汛期洪灾接连到来;国际上,非洲又发生大规模蝗虫灾害。因此导致多个国家陆续对农产品和粮食作出出口限制。那么这些外部因素,将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安全带来哪些影响,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很多专家和媒体也在呼吁我国注意粮食安全问题,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内外各方面挑战。那么什么是粮食安全呢?根据FAO(996)的定义,粮食安全就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买得起、买得到质量合格的食品。
7月17日,联合国相关机构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到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到今年年底,全球粮食严重不安全的人数,预估将从疫情前的1.49亿,暴增至2.7亿,共有约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此外,由于关键的健康和营养服务中断,未来六个月内,每天可能还有多达6000名儿童由于原本可以避免的原因而夭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并就中国当前粮食安全形势等有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全面介绍了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安全的了解。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到底有没有保障?
对此,张务锋介绍,早在二十多年前,国际上就有人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勤劳的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有力回答,那就是“靠我们自己”。
张务锋还表示,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这个“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高、库存充足;二是市场供应稳、粮食价格稳;三是保障能力强、调控能力强。张务锋强调,前面这三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向好,当前中国粮食也就安全,老百姓的饭碗也有保障。
从粮食“家底”来看:一个方面,因中国长期以来对粮食生产采取支持政策,粮食生产已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粮食储备相对充足;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已逐步建立起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重点地区、重要品种的国家和地方市场监测体系,有分散全国多地的粮食储备体系,有粮食安全应急预案。
粮食安全,则天下安宁,人们天天能够吃饱肚子,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民生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样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文部分素材内容改编自财经杂志和中新经纬等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