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以下为原文摘录:
引 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建立这不朽的事业上,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出了许多的贤人,如孔子、孟子等。近代,有曾国藩,人称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当然,这是儒家价值观之一种,做人做事,轰轰烈烈,为不朽。
在佛家,重视因地,强调善因。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要“弘法利生”,乃至要“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做人做事,要默默奉献,出了许多的圣人,如慧能、怀海等。至于,是否不朽?佛家不太在乎于此,因为,所有名相皆是虚妄也。“不朽”,同样是浮云。为此,圆瑛大师才会有别开蹊径的“三求”,即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儒佛的某些价值观,初看,似乎不太相同。但如认真追究一下,其实,异途同归,都是为治世治心,只是儒家侧重于治世,佛家侧重于治心。儒家希望通过治世,理顺社会秩序,从而治心。而佛家则希望通过净化人心,从而治世。也许,这是入世与出世的差异吧。但无论如何,儒佛都是这个社会,尤其是这个东方世界的思想源泉、精神力量、文明传统,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为之探寻、为之传承、为之弘扬、为之奋力。
惭愧本性,承蒙国家、父母、师长、佛教的哺育,已存活了半个世纪。儒佛都一样,都倡导知恩报恩,报众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想,半个世纪存活以来,吾耗费了这个世界不少的资源,那么,在我有生之年,如何为这个地球、为这个天地尤其是为国家、父母、师长、佛教等作些回馈呢?我是个僧人,也是个书生,身无长技,也身无长物。自剃度出家以来,吾对佛教之禅宗特别感兴趣,也特别相应。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华禅的了解、整理、提倡、传播以及实践。
2009年,吾应美国12家寺院联合之邀,于洛杉矶为佛教四众弟子作系列中国禅学与禅法讲座。2012年,应国务院侨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之邀,作为主讲人,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巡讲中国禅,听众多为文化界人士。2014年,应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先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先生之邀,赴京于北京师范大学作《中国禅的跨国与跨界》讲座,该讲座内容,后来辑成同名拙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19年,率“中华禅·海外行”团队,主讲中华禅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与泰国等地,听众主要为商界人士。
去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本人的一部拙著《一花开五叶——中华禅五宗修学入门》,一些佛教院校的法师与学僧及社会上的禅学爱好者,对此书有些反响,很令吾欣慰。在撰写那书时,本人立愿计划写个系列。因此,本书《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可说是《一花开五叶》一书的兄弟篇,是对《一花开五叶》内容的深化、细化、递进、延伸,也就是具体化。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佛教历史现象,这也验证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正确性,具有客观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也就是中华汉传佛教的四大禅法: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无论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去看,皆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产物,都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机交融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仅不失印度原始佛教文化的核心精神,而且,有机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一加一大于二,从而,更富内涵、更具生机、更富力量、更具希望。这也说明了佛教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品格和适应基因,这为禅文化在不同时空下的可持续横向弘扬与竖向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这让我们为之自信,也为之自豪。而这些,也是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特别注意将之隐隐贯穿从头到尾的思想主线。
禅法,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且“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而我们今天,要用文字传之,不能不说有些尴尬。还好,佛教也说方便法门。吾写作本书的初心就是为了打开一扇方便法门,让有兴趣者有因缘者,可以往门里一窥,看一看,禅法是否为中华瑰宝,是否值得我们珍藏,是否值得我们展示。惭愧的是,这四大禅法,玄机殊妙、气象万千、别具特质、浑然天成,非本人可以完全探究到底和探究清楚的。所以,本书之不足,自然不可避免。但愿诸佛菩萨加被,启示予吾,从而能上契圣道,下契众生。
作者简介
本性法师,福建省宁德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专业课教材编写组成员、评审组成员。
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汉传禅学禅法、佛教社会学、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与汉传佛教《楞严经》的比较研究、佛教教育与创新科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编出版《圆瑛大师全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等。出版个人佛学专著《中华佛教禅门五宗》《中华佛教四大禅法》《中国禅法的跨国与跨界》等。出版个人学修《禅思录》与《禅旅记》逾十部。应邀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演讲中华禅学三十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