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遇袭,“皖南事变”爆发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即“皓电”),大肆造谣诬蔑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第二次反共高潮由此拉开序幕。

毛泽东亲自起草并发出“佳电”。“佳电”明确驳斥《皓电》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无理指责。11月19日,毛泽东以上述受令者“朱彭叶项”四人名义答复:“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部队调到长江以北。”

同年12月3日,蒋介石致电叶挺:“新四军应在繁昌、铜陵渡过长江,在江苏无为附近集中,然后按规定路线北上。”12月中旬之后,国民党通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也是新四军的顶头上司)再三下令催促新四军于12月底以前北渡过江,而按照国民党指定的北渡地点,则是日伪的强大力量所在,所以,新四军在如何北渡,何时北渡,走什么路线北渡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斗志斗勇的周旋。

12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皖南部队全部以战备姿态绕道茂林、三溪、宁国、朗溪到溧阳,然后待机北渡。26日,中共中央又电项英,对他们一再拖延、迟迟不愿北移提出了批评。12月28日项英召开会议,决定遵守中共中央指定的北移路线:向南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宁国,迂回天目山到溧阳。后酿成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

1月6日,北上新四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

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1941年1月28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周恩来题写的诗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释

近代发明电报后,用韵书中的106个韵目来代表每日。前面十五天用的是韵目上平声的全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 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继之是韵目上声的十个: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 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五有、二十七感;再次是韵目去声的五个:二十四敬、二十六宥、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最后一个从《韵目表》查不到的是「世」,表三十一日。因电报所发之日为9日,故称“佳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