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找到数字时代的新生契机
几个月前,甬剧演员娄志旗第一次收到粉丝自制的周边。
用剧照制作的海报与团扇、印着他主演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徽章、以他的角色“杨乃武”为主题设计的手链……
粉丝是个年轻女孩,通过抖音直播认识了他,也第一次知道了甬剧。近来,娄志旗注意到,观众席上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专程从外省赶来观看演出的也不在少数。
娄志旗收到粉丝自制的周边
甬剧是浙江宁波的地方传统戏剧,相较于京剧、越剧等更加小众。在娄志旗印象中,甬剧的观众一直是中老年人居多。“从直播到现在,我觉得有很多年轻观众也开始关注甬剧了。”
这种变化并非个例。全国各地的国有文艺院团中,越来越多的演员正通过抖音直播,将原本局限于线下舞台的表演搬上屏幕。他们不仅收获了掌声与收入,更让甬剧、越剧、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突破地域空间与受众年龄的桎梏,找到了新的生命力。
直播间里,配角也能成为主角
娄志旗所在的宁波市甬剧团,很早就在尝试推动线上舞台的多元化发展,但真正步入正轨是在2024年5月。彼时,宁波市演艺集团签约抖音助推文艺院团开辟线上舞台的“艺播计划”,宁波市甬剧团成为第一批次参与的院团。
“刚开始直播时还是挺局促的,不知道跟观众说什么,就是埋头唱。”虽然是00后,但娄志旗是个不折不扣的“i人”,加之早期直播间人数不多,他既担心被熟人刷到会尴尬,又不知如何应对冷场,直播场景就成了“小娄不语,只是一味唱戏。”
让他没料到的是,直播竟是个“坚持出奇迹”的领域。每月固定直播20小时下来,直播间人数慢慢从个位数涨至三位数,多的时候甚至能突破千人,娄志旗心态逐渐转变。
“线下表演的时候,最让我有成就感的部分就是演出完观众的掌声和认可。”而在线上,也许因为隔了一层网络,人们的情感更加热烈直白。娄志旗每天都会收到表达鼓励或喜爱的私信,有些网友甚至会和他唠家常,哪怕是有段时间不能来看直播,都要和他提前“报备”。
这种情况也反哺到了线下,剧团的票越来越好卖、要签名的粉丝越来越多、更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特意看他表演。以前他一直觉得,周边是流行音乐演唱会上才会出现的东西,从没想过会在自己的观众席看到。
娄志旗在甬剧《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中饰演杜文
对于文艺院团里众多的“娄志旗们”而言,直播正在成为一场职业成就感和业务能力的良性循环。
在舞台表演中,由于分工不同,不同演员所接收到的观众反馈不一而足,主角会接受更多的光环和掌声,而线上直播间不同。
宁波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马玲玲提到,最初为宁波市甬剧团在内的三大剧团安排直播时,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会优先选择线下演出工作量不是很大的演员。随着直播间粉丝量的提升,这些演员就能焕发更多自信心和职业价值认同感。“甚至有些演员,线下只是一个不出镜的幕后演奏员,但是在线上直播间,他就是主角。”马玲玲说。
在直播间收到的反馈越多,演员们会越发认真对待,把直播也看成一场正式的演出,精心准备曲目。久而久之,其艺术水平也得到了锻炼。
当然,最显著的利好还是收入的提升。
在陕西民族乐团,已经有演员凭借直播的收入购置了西安的房子。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品牌宣传部部长王晓安提到,以前,无编制的大部分乐团演员,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到手收入仅有不到2000元,外加一些表演费和培训课时费。前两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线下表演和培训锐减,演员们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2023年,陕西民族乐团演员们入驻直播间,由乐团以公会形式进行统一管理。经过2年时间的锤炼,直播已成为乐团和演员收入的重要路径之一。
陕西民族乐团的演员在直播间
王晓安注意到,由于都是从零开始,直播间成了更能促进百花齐放的舞台,每个人性格迥异,在表演才艺的同时,都有不同的直播风格。有些人很快进入状态,有些人则更慢热,而他要做的,就是情感上的鼓励和运营上的支持。
目前,陕西民族乐团有超过110位演员入驻抖音直播,既有个人直播也有团体直播,已构建出“演员个人—小型乐队—乐团”的多元化运营模式。
传统文化的新舞台
虽然不出镜,但王晓安管理着陕西民族乐团的抖音团播账号。在处理后台私信时,他发现除了鼓励和表白,出现频率最多的内容就是“你们这个乐器/表演怎么学?”“请问你们开课吗?我想送我家孩子去学。”
近一年,乐团的线下培训课程,招生200余人,其中超过半数来自抖音,“比打广告管用多了”。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演出合影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宁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潘巧巧发现,“这两年戏曲学校招生,报名的孩子也多了。”
这位从艺20年的越剧演员,尝试直播后粉丝量迅速增长至8000人,直播打赏也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而她更加关注背后的深层现象。
从前,潘巧巧曾目睹越剧观众群体日渐“老龄化”,招生情况更是从“几万人选十几个”跌至“上千人挑几个”再到“招生都困难”。她认为,一方面随着娱乐方式的愈发多元,越剧越来越边缘化,年轻人不再关注;另一方面,舞台表演的本土化空间限制和创作的难以革新,导致越剧等戏曲很难“出圈”,观众始终都是那些人。
此外,部分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以后,失去了铁饭碗优势,加之收入并不高,在人才梯队建设上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演员少、观众少、新生演员少……成了一条解不开的死结。
娄志旗也有同感。至今,甬剧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代际习俗,每隔十年左右培养一批传承人,继承前人衣钵,实现薪火不灭的传承。
作为甬剧第九批传承人之一,娄志旗对甬剧传播力不足的困境深有感触,“走出宁波的话,大家就不认识甬剧了。我还是希望甬剧能被更多人认识,如果有演员出彩的话,可能会把甬剧带上另一个层面。”
这种现象在近两年得到了改善。“出人出戏”,一直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抖音直播,正在成为“出人”的破局方法之一。潘巧巧观察到,陈丽君等越剧演员的“爆火”,正在带动整个剧种的关注度。演员成了观众认知戏曲的触点和窗口,“一个演员爆火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背后的越剧文化。”
而宁波市甬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们,正在通过直播间,打开一扇又一扇的新窗口,也许不是每一位都能爆火,但如同星星之火,总能集聚成满天星河。
如娄志旗所说,“我希望更多的人,也许没看过我演的甬剧,但他能从我这里了解到甬剧。”那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直播时的娄志旗和潘巧巧
探索直播新形态
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上,直播间已然成为院团演员们增加收入、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新阵地。而对于各地国有院团而言,这也成了一次转型创新的契机。
一方面,积极打造直播生态和直播能力,接住这一波“泼天流量”;另一方面,借助直播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突破收入水平及表演方式的窠臼。
宁波市演艺集团内部,演员们和行政班子对直播的积极性和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些没有参与过直播的演员,也会积极地表达想要尝试的意愿。下一步,演艺集团计划从“个播”转向“团播”,并打造直播培训基地,不仅助力院团演员提升业务能力,也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人才梯队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陕西民族乐团则瞄准“文旅融合”,与当地文旅集团合作,将直播场景从室内延伸到景点。
这个过程中,直播平台不仅提供了流量和直播技能培训,更搭建了各地院团间的交流网络。在抖音的撮合下,宁波演艺集团与起步更早的吉林延边歌舞团建立合作,双方通过线上联动、线下互访,共享运营经验;陕西民族乐团则把过去参与抖音“艺播计划”行业大会收获的分享经验,结合官方培训资料整理成册,用于内部教学。
宁波演艺集团直播项目专班日常工作
2023年,在文旅部市场司指导下,中演协与抖音共同发起“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自此抖音就面向全国专业文艺院团及其演员开放合作,提供运营和资源扶持。
2025年4月21日,在“2025抖音直播行业生态大会”上,抖音直播宣布“艺播计划”2025年新举措,将加强扶持文艺院团官号开播、推广地方特色表演,鼓励文艺院团吸纳社会专业人才开播、助力青年人才培养。
这和各地文艺院团想要打破收入与圈层的桎梏、将本土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促进人才梯队可持续化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
抖音直播间的小小天地,因此具备了新的意义——演员通过重新定义“舞台”的边界,实现收入与成就的双重突破;院团找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新生契机;而对观众而言,这或许是遇见一方水土、一段历史的全新方式。
作者:朱影
编辑:马敏
运营编辑:马晓轶
推荐阅读
▼
结交政治骗子,这名副部被逮捕
美国防长的亲信,被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