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记者讲故事|记录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记录

河北 沧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潘坤

沧州,因河而兴。一条绵延流淌的大运河,迤逦穿过沧州大地。历经漫长的岁月更迭,城与河,河与人,早已相依相生,血脉相融。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这条母亲河的时代变迁。

南川老街夜景。资料图

沧州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它再现了沧州人的运河生活,唤醒了城市文脉,真正实现了保护与活化并重、历史与未来对话、传承与创新相融、怀旧与时尚并存。

她叫刘海燕,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沧州大运河城乡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刘海燕们”作为新一代运河人的奋斗故事。

2023年9月,刘海燕担起南川老街街区商户装修工作的重担。从日出到日落,从晨曦微露到夜色阑珊,南川老街上,总有她穿梭忙碌的身影。与商户讨论、确定装修方案,联系施工单位进驻,督促施工人员加班加点,监督工程质量。她每日坚持召开晨会,对当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晚坚持召开例会,对当日完成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刘海燕(左3)与施工方讨论方案。资料图

海燕每天与工友和商户在一起摸爬滚打,披星戴月、没黑没白,工地的人都说她是“女汉子”。其实,海燕在母亲眼里是个乖巧的好女儿。2023年9月29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80多岁老母亲早早就给海燕打了电话,告诉她晚上早点回来,陪母亲吃个团圆饭。海燕也答应了母亲,因为她20多天没有看到老母亲了。可是,在这个应该团圆的日子里,海燕又“违约”了。当晚,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点半。

我曾问她,这几年陪伴母亲的时候多吗?这位工友眼中的“女汉子”流泪了。海燕告诉我,母亲几次住院,哥哥嫂子知道她工作忙,都没有告诉她。20多天的昼夜奋战,海燕圆满完成了南川老街装修任务,确保了南川老街如期正式开街。

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多、任务重。为确保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沧州园博园、南川老街高质量建设,2022年3月疫情期间,海燕要搬到单位住,更方便到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和监督工程质量。然而,在她搬着行李下楼时,把脚摔伤了。到医院一检查,两侧骨折,韧带断裂。躺在病床上的她只好开始远程线上办公。晚上加班,担心打扰同病房的病友休息,她就让丈夫悄悄地把她抱到轮椅上,推到医院楼道的角落里接打电话、处理文件。住院期间,她参加各类线上会议20余次,保障了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刚出院,海燕就让丈夫推着她去上班了。我问她,单位就离不开你了?她说:“地球离开谁都转,可是我负责的项目,我最熟悉,只有我最能推进工程进度,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就这样,海燕坐在轮椅上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发放通行证件100余张;协调城管、交警、属地相关部门,做好各项重点项目土方运输、商砼供应、建材进场等事宜,确保园博园、非遗展示中心、大化工业遗存、南川老街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来,她能下地行走了,就穿着拖鞋带着同事们上工地,从2022年的夏天一直穿到冬天。为什么到了冬天,她还穿拖鞋呢?她不冷吗?因为,那时她的脚踝上还有6根钢钉、2根钢丝,正常的鞋,她根本穿不下!寒冬中,海燕就像一枝腊梅,越经风霜,越怒放。

采访中,我问海燕:“工作中,你为什么这么拼?”她说:“是工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不辱使命。”

2019年8月3日中午,海燕开车去工地的途中,遭遇了一场车祸,脑部受到严重撞击。海燕被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她的丈夫:“病人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成为植物人。”经过全力抢救,海燕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经历过生死考验,在工作中,海燕面对挑战,选择担当,直面困难,从未退缩。海燕敬业奉献的动人故事,感动了一座城。今年3月,刘海燕被评为沧州市第十七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

在与刘海燕一次次深入采访接触中,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记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用光影记录运河故事,用行动传承好人精神。我相信:一个个好故事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梦。

  监 制:贾海丽 赵永刚

策 划:张 霰

统 筹:胥文

编 导:田 梦 王 潇

记 者:潘 坤

摄 像:姚 杰

后 期:吴 昀

视 觉:筵 怡

化 妆:岳晓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