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赞皇县大枣种植区。
本报讯(记者吴苗苗)金秋时节,赞皇县的大枣喜获丰收。漫山遍野的枣树上挂满红绿相间的“宝石”,饱满圆润,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近日,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大枣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
“我们合作社流转了5000亩枣园,这段时间枣农们抓紧采摘、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观摩会现场,赞皇县大河道大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栗彦良双手捧着新鲜采摘的大枣,热情地招呼参会嘉宾品尝。
地处太行山脉的赞皇县生态环境优越,有种植枣树的传统,这里生长的大枣因个大优质、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而闻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赞皇县大枣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县大枣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50%以上。
然而,随着枣产业的发展,赞皇大枣生产出现了品种、种植及加工模式单一,枣树管理技术落后,大枣品质较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为促进赞皇枣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枣农致富增收,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与赞皇县林业部门合作,依托大河道大枣专业合作社,在赞皇大枣的主产区西阳泽乡建立大河道大枣示范基地。
“我们结合当地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通过科学防治关键病虫害、合理控树高控产量、因地制宜土肥水综合利用的‘一防两控三综合’技术模式,改善枣果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保证食品安全。”省农科院果树所干果研究室主任贾彦丽介绍。
近年来,赞皇大河道大枣示范基地先后示范推广了病虫情测报、增施有机肥、简易避雨栽培等技术。
栗彦良告诉记者,今年枣园亩产量在1500斤左右,鲜红枣每斤能卖到10元,除去亩投入的3500元,亩效益达1万余元,是枣农卖青枣收入的近10倍。
大枣“长”成大产业,“良种+良法”让赞皇的枣产业发展“柳暗花明”,重新获得市场青睐。眼下正值大枣上市,交易车辆穿梭忙碌,一度遇冷的枣树又变成了“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