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李兆会:山西首富的梦碎之旅

2003年1月,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枪杀,享年48岁。由于事发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

20031月,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枪杀,享年48岁。由于事发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其子李兆会在异国接到一个隐晦的电话后,匆匆回国,在飞机上看报纸,才得知父亲的死讯。那一刻,富二代李兆会的人生真正的拉开序幕。

  • 李海仓之死

    李海仓于1955年12月出生,山西省闻喜县人。返回开高考后,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管理工程系。1987年初,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山西运城闻喜县建起了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此后,他几乎是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在黄土地上建起了三铁焦化厂、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海鑫轧钢有限公司、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等七个独立法人企业。40万元成本,14年创造出了30亿元。到2001年底,海鑫总资产14年翻了13番,利税增长5000倍。然而那声枪响扼杀了李海仓的未来。

    李海仓

    2003年1月22日9时许,凶手冯引亮通过电话了解到李海仓在其办公室,9时30分许,冯引亮驾驶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随身携带一支自制的双管猎枪和一支由发令枪改制的小口径手枪,进入李海仓办公室外。11时30分,李海仓送客人返回时,冯引亮跟随李海仓进入其办公室里间,掏出了藏匿在身上的一支锯短了的自制双管猎枪,向李海仓脑后开了一枪,李海仓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了血泊中,而后,凶手朝自己脑部开了一枪自杀。枪击发生时,李海仓只有48岁,正是年轻力强,万万没想过自己会死得那么突然。

    • 冯引亮和李海仓的恩怨

      冯引亮,1955年出生,与李海仓同年,两人均出生于闻喜东镇,李海仓属于川口村,而冯引亮则出生于紧邻的南街村。冯引亮180厘米左右的个头,长相英俊,经商头脑灵活。在初中毕业后,就自己开始做生意,但开始时并不顺利。经过几年的折腾后,在90年代初期,开始承包村里的一家小造纸厂,随后逐渐步入正规。1995年,冯引亮全力经营造纸厂,生意日渐红火,高峰时年纯利可以达到200万元左右,冯引亮因此一度成为东镇首富,并成为当地的名人。而这也让冯引亮和李海仓(李家在当地是望族)成为了朋友。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闻喜县开始治理小造纸厂的污染问题,当地出台的政策规定,在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一律关闭,在不长的时间里,全县几千家小造纸厂几乎全部关闭。冯引亮的造纸厂年产量不到2000吨,自然也无法幸免。纸厂关闭后,冯引亮短时间内并没有再做其他生意。

      在纸厂关闭这段时间里,冯引亮当上了职业股民,他花80万元在佳地花园买下一套小别墅,又买了一台电脑,专供炒股使用。然而,风云变幻的股市给了他当头一棒。钱没有赚到,反而折损大半。随后冯引亮远走甘肃永昌县。在那里,他又承包了一个造纸厂。然而,甘肃的造纸厂也接到环保不达标勒令整改防污的通知,但改造造纸厂现有设备,最少还得投入20多万元。这时的冯引亮,银行积蓄已所剩无几,为了支撑造纸厂运转,他甚至将一辆三菱子弹头豪华轿车换成了桑塔纳。然而手头仍然没有现金改造造纸厂。这时他想到了李海仓。在老家,冯引亮的造纸厂和李海仓的海鑫钢铁仅一墙之隔。而那时,正逢海鑫收购土地,于是冯引亮开始就希望李海仓帮忙买下他的造纸厂,但是李海仓的出价不到百万元,与他的预期价格悬殊太大,故未能成交。其实,李海仓早就通过其他方式购买了大量土地,开出很低的价格只是希望冯引亮知难而退。然而一向争强好胜的冯引亮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惨案就这样发生了。

      • 临危受命,渐渐主政

        1981年,李兆会出生,从出生到初中阶段,李兆会都在家乡生活。随着父亲创业成功,李兆会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初中毕业后,李兆会和妹妹李兆霞被父亲送往澳洲留学,李兆会先读预科,随后进入墨尔本大学主攻企业管理学。

        事发后,李兆会在异国接到一个隐晦的电话,便匆匆回国,在飞机上看报纸,才得知其父的死讯。李海仓去世后,李氏家族并不想把海鑫的大权交给李兆会。当时接替李海仓的有三个候选人,一个是副董事长辛存海,另一个是李兆会的五叔海鑫集团总经理李天虎。

        家族的多数人认为,李天虎是最合适的人选。李天虎比李兆会大20岁,是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时任闻喜县政协副主席、海鑫集团总经理,在海鑫总经理位置上已经拼打了8年。李天虎在李家兄弟中最受李海仓赏识。当地人都说李天虎的言谈举止太像他三哥海仓了。因此,从有利于海鑫的发展上考虑李天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接班人。而辛存海比李海仓年龄大,在海鑫初创时期,他和海仓,还有一个叫侯岚云的被称为海鑫集团最初的“三结义”。当时三人一起饮酒发誓,辛存海对李海仓说:“从今后,我们几个就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就跟你李海仓干定了,什么事你定就行了。”在当地有句话:“海鑫离不了辛存海,就像离不了李海仓一样。”人们形容李海仓和辛存海就像一对男女搭档,前者刚,后者柔,二者互补,是天生的一对黄金搭档。海鑫创业时辛存海一直是海仓的秘书,海仓指到哪里,他就写到哪里;后来有了秘书,就转行管企业,当了副董事长。当时,海鑫的实际控制权就落在创业元老辛存海和五叔手中,只要他们愿意,随时能把海鑫的资产转移走。后来,由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出面,先后召开了3次家庭会议。参加家庭会的有李海仓的父母、妻子和儿子,还有李海仓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弟弟。在家庭会上,李春元提出,“从继承遗产的角度来看,只有我和海仓的母亲及海仓的妻子和子女可以继承,但我和海仓的母亲都年事已高,海仓的妻子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海仓的儿子来继承。”老爷子发了话,五兄弟没人敢争董事长,于是,李兆会就成了海鑫的新掌门人。李兆会曾表示过,“公司给我五叔、六叔还是辛书记(辛存海),我都同意”但他们的叔侄关系并不融洽。

        鉴于李兆会缺乏管理经验,当时海鑫钢铁专门成立了“总调度室”,实行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其中,副董事长辛存海、总经理李天虎均是“总调度室”成员,握有实际决策权。

        此外,海鑫钢铁还专门设立了监事会主席、副主席两职,分别由李兆会的爷爷李春元和母亲担任。所有人都在为李兆会保驾护航。“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接班时,李兆会如此表态。海鑫钢铁的一位前高管曾表示:“李兆会在接手海鑫钢铁时,也是有一番作为的。”的确,李兆会在接手海鑫后,努力学习钢铁知识,向前辈学习经验。基本上一天连轴转15小时,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就是在阅读相关书籍,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天道酬勤,李兆会再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卒,而是在董事会上有话语权的董事长了。众星拱月,2003年下半年,李兆会投资一亿元建起了高炉煤气发电厂,完成了对高炉和转炉的改造工程。当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10亿。第一年上任就拿下如此好的成绩,这不仅归功于李兆会,也归功于总调度室”成员的努力。然而,李兆会并不那么认为,这些功劳就是靠自己拿下来的,如果没有那些长辈的束缚,他还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实,李兆会殊不知,他能拿下这些荣誉,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03年是国内基建的大发展时期。在有这种想法后,李兆会对待五叔李天虎的建议基本上只会表面上应付一下。磕磕碰碰半年后,李天虎不得不告别总经理的位置,到海鑫水泥厂去当了厂长。李天虎走后,李兆会不仅是董事长还身兼总经理。而辛存海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年龄的悬殊,观念的冲突,导致两人在意见上多有分歧。最后辛存海选择长期驻守在太原海鑫办事处,很少回集团。就这样,李兆会的时代到来了。

        • 身价飙升,爱情陪跑

            2004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达到70多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成为当年度中国民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当年8月,海鑫钢铁还在即将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原材料招投标中一举中标。一连串亮眼的业绩,让公司内外的质疑者哑口无言。在对待员工方面,李兆会也跟父亲一样惜才爱才,愿意花钱。他投资了7200万元为员工建设了13栋住宅楼、31座小别墅,拿出347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人才,一次奖励10辆"帕萨特"汽车,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员工奖励的先河。还投入1200万元对员工进行培训,组织350名员工参加成人高考,输送120名员工到大学深造,举办各种培训班380余次,受训员工达27000人次。集团上下无论年长年幼者,只要提到李兆会,都有几分敬畏和很重的距离感。李兆会在海鑫真正的站稳了脚跟。

          然而2006年,李兆会过度乐观的淘汰了60万吨落后产能,并投资60亿元兴建新的产业园区,包括更为高端的板材厂,计划扩展产能230万吨。但由于资金紧张,项目半途而废,前期投资的10亿元成为“沉没成本”。持续的出差、谈生意、带领核心团队熬夜工作却没有回报渐渐让李兆会感到迷茫。李兆会打心眼里不愿意再做实业,每天要盯着生产销售、成本控制一大堆东西,还得和各界搞好关系,自己拼死拼活,公司干不好还要受到质疑,还不如去资本市场赚钱来得轻松。

           恰逢06年李兆会通过旗下海鑫实业以6.1亿元的代价,接受了当时的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1.61亿股民生银行股权。07年李兆会借机抛售,套现超过10亿元。这让李兆会尝到了甜头。

          此后,李兆会以海鑫钢铁和海博鑫惠为平台,在A股中投资了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光大银行、新能泰山、万向德农、益民集团、中化国际、太钢不锈、日照港等,此外,李兆会还投资了银华基金,民生人寿,上述总计收益超过40亿元。同时李兆会发起成立了北京惠宇投资和和嘉投资,不仅进行投资,还做了房地产、儿童乐园等诸多项目。北京四元桥西的比如商场是李兆会最大的一笔投资,该商场集购物中心、大型商超以及比如儿童欢乐世界为一体,李兆会本人在比如商场周围花费数千万购置豪宅,也在北京朝阳、顺义等区域购置了多套房产。依靠投资收益,08年李兆会以125亿元身家成为山西首富,与此同时,钢铁厂却危机不断,由于宏观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产能过剩等原因,海鑫盈利较前几年下降了一个档次。同时他还继续盲目地投资金融,最终大部分投资都打了水漂。仅仅两年时间,李兆会的个人资产就缩水20多亿。但是凭借着扎实的资产基础,2010年李兆会仍凭借100亿元身家再次登上胡润富豪榜。同年,李兆会在爷爷和奶奶的催促下,迎娶了明星车晓,在山西的传统文化中,平时可以勤俭节约,但是在婚丧嫁娶的情况下,必须大张旗鼓,这也是李兆会为数不多的高调炫富行为,两人的婚礼堪称世纪婚礼,婚宴大摆500桌,李兆会的老家东镇镇的热闹胜过了春节,海鑫近1万名员工参加婚礼,不需要随份子,每人还发500块红包。几乎所有娱乐圈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部都前来参加,包括媒人成龙、赵本山等等。从此全国人民记住了李兆会的名字!

          一年半后,两人最终以离婚收场。

          • 倒闭倒计时

            2012年,离婚后的李兆会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一个人跑到了北京,开始痴迷于网络直播。据说,他是网上China公会的幕后老板,为了自己喜欢的主播,他曾一夜刷了200万的礼物。之后又与另一个土豪公会“皇族”为了争夺第一公会的头衔展开烧钱大战,一次送出了2000万的礼物。而此时,钢铁行业经济环境的恶化(钢铁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当年全球钢铁厂的总产能为18亿吨,但总的钢铁订单将只有15亿吨)使得海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逼得妹妹李兆霞私刻公章去海关拿货维持工厂运转,结果被捕。李兆会毫不所动,连山西老家都没回去过一次。


            2013年,尽管当时基建项目有所复苏,钢铁需求量增加。但是中国钢铁产量却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供过于求的问题正让钢铁产业慢慢走向悬崖,有数据统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从2004年的8.39%下降到2013年的0.48%,与此同时,全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则从48.27%上升到13年的65.94%。作为这场危机中的一份子,海鑫只不过是大浪上的小船罢了。同时海鑫的多元化发展(房地产、儿童乐园、儿童医药等项目)也并不成功,并且消耗了海鑫大量的流动资金。听天由命或许成为海鑫最后的选择。

            2014年,据中钢协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下降15.76%,企业遭遇大面积亏损,甚至一些民营钢企都难以为继。陷入经营困境的海鑫集团也不例外。同年3月13日,因与李兆会及与其有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这一事件,成了推倒海鑫钢铁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后的两三个月间,民生银行、德龙钢铁、美锦能源、银光镁业等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找上门来,山西闻喜县海鑫钢铁集团的厂区里,一时间讨债者云集,海鑫钢铁濒临破产边缘。

            2014年11月16日,海鑫钢铁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整个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负债率超过100%。从财务角度上讲,海鑫钢铁已经破产。这个曾拥有1万多名员工、纳税额占全县60%的“万亩钢厂”。目前凄凉一片,集团门外的墙上密密地贴着法院的多份公告,集团大楼里则空空荡荡,敞开着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各种关于海鑫破产的文件、报告。而与集团大楼隔路相对的万亩钢厂,更是一片死寂。海鑫集团在停产后,也曾几番尝试复产,但终究无果。

            对于李兆会来说曾经的繁华已经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此时此刻的他不仅债务缠身还受到各方的诟病。如果有重回之日,李兆会或许会把集团董事长的位置让给别人。一人轻松自在,也不失人间的乐趣呢。

            • 结语

              附上打油诗一首:

              受命危难间,悲忧嗔。

              冷月失晨星,逐孤臣。

              成败与得失,谁能承。

              十年原是梦,枉劳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