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文字?| 语言学午餐
文字是人类口头语言的视觉载体。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智慧。作为使用全世界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汉字的我们,对于文字在文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有格外深刻的理解。今天的午餐,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书写系统。
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分两大类:语素文字和表音文字。当今仍在使用的文字中,只有汉字属于语素文字。所有其他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又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拼音文字。音节文字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而拼音文字中,每个字母只代表一个音。拼音文字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全音素文字、元音附标文字、辅音音素文字和半音节文字。
看我列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想逃跑了?不要怕,下面我们结合语言实例,来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文字类型。
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
云南迪庆一间有藏文招牌的肯德基
(u835j6.blogspot.com/2016/06/day456.html)
元音附标文字中的每个辅音字都会自带一个元音,通常是a,以构成一个音节。而要表示其他元音时,就在这个字的上方或下方添加元音附标符号,从而替换默认的元音,构成新的音节。
以藏文为例:
可以看到字母ka自带元音a,所以拼写音节ka时什么额外的标记都不需要。ki、ku、ke、ko就通过在ka的上下添加不同的元音符号来体现。
除了藏文之外,泰文、傣文、印度天城体等文字都是元音附标文字。只是这些文字都出现在梵文文化圈里,它们的创制思路都受到了梵文的影响,所以它们都是元音附标文字也就不奇怪了。
梵文文化圈之外的元音附标文字的典型例子是吉兹字母(Ge'ez)。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便是用吉兹字母所拼写的。
埃塞俄比亚航空客机机身尾部可以看到吉兹字母
(星空联盟)
阿姆哈拉语字母的默认元音是央元音[ə],其他元音通过添加附标来表示。以下是辅音为b的字母的例子:
比较有趣的是,左右对称的字母表示元音o和a时不用附标,而是通过变化“左右脚”的长度来体现。
音节文字(Syllabries)
音节文字的特点是每一个字都直接代表一个音节,而不是由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相拼构成音节。日文假名就是典型的音节文字,下面以日语平假名ka行的五个音为例:
虽然这五个假名的辅音都是k,但是它们的形态并无任何类似之处,和上面属于元音附标文字的藏语字母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日文假名是汉字草书楷化而来的。仔细看上面五个假名,你会发现他们的字形和第三行的汉字「加、幾、久、計、己」有几分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音节文字的字都像日语假名这样相互之间毫无关联。有一些音节文字你是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来的。但由于他们并不能系统性地拆成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或分离出元音附标来,所以我们还是会把每个字都看成一个整体的音节。
在音节文字中,每一个音节都由独立的符号来表示。如果一种语言所使用的音节多的话,相应的符号总量也会有很多。
彝文本来也是像汉字一样的意音文字,字符总数有万余个。但当代简化后的四川凉山规范彝文成为了音节文字,一音对一字,一字对一音。不过云南使用的规范彝文仍然表意,不是音节文字。以下是所有凉山彝文字符:
我想你也不会点开看,但你能感受到音节文字一音一字,总数有限即可
全世界唯一的性别文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也是音节文字。它同样遵循一字对一音的规则。女书可以书写汉语湘方言江永城关话。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女书和汉字系统的分类却截然不同,实在独特。
江永县女书传人胡欣的书法作品
辅音音素文字(Abjad)
辅音音素文字是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字:它只有辅音,没有元音。也就是说,你在纸上写出来的所有字母都是辅音字母,元音只有你在读它的时候才会自己加上。闪语族的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皆属此类。
以阿拉伯文的“默罕默德”为例:
阿拉伯文是从右往左书写的。所以,从右往左,这里只有m、ḥ、m、d四个字母,完全没有元音。虽然写起来只有辅音,但读者在念它的时候会加上元音读成“默罕默德”。
今天的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的共同祖先腓尼基字母也是辅音音素文字。它没有代表元音的符号。虽然元音字母A、E、I、O、U也有对应的腓尼基字母祖先,但是它们在腓尼基字母并不表示元音。
下图中最左列是字母的象形来源,次列是腓尼基字母,第三列是希伯来字母,然后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
(scientificgems.wordpress.com)
以下是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Qadesh”。Qadesh译作“卡迭石”,是腓尼基文明的古城,今在叙利亚境内。
半音节文字(Semi-Syllaberies)
半音节文字的字介于一个音节和一个音之间。它既可以像拉丁字母一样以元辅音的形式相拼,但个别字单用时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我们来看一下注音符号的例子。
注音符号于民国初年被创制,是现代标准汉语的注音系统,今天台湾地区仍在使用。汉语拼音的设计也参考了注音符号的设计思路。它的声调符号,声韵母排序等都继承自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的字形来自于一些汉字的古字或变体并取其声或韵。下图展示了一些注音符号字形的来源:
注音符号其实就具有半音节文字的特征。例如,注音符号的声母s写作“ㄙ”。ㄙ 既可以与韵母相拼构成音节,比如“骚”拼作“ㄙㄠ”(ㄙs + ㄠao →ㄙㄠsao ),也可以单用构成音节si,比如“思”拼作“ㄙ”(si),不需要与任何韵母相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半音节文字的字介于音节和音之间。
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我们上面没有介绍的文字种类是全音素文字。它也就是十分常见的,如拉丁字母一样,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文字。
不少人可能直觉上觉得我们能随手发明出一套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全音素文字来,但能发明这种文字的前提是发明者对于该语言的元辅音系统已经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受过语言学训练的传教士或许能把音系整理出来,但在一个民族或部落内部,成员能把自己语言的音系整理出来会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新文字,往往会创制出音节文字。
例如北美原住民切罗基人(Cherokee)所使用的切罗基文是一种十分年轻的文字。它由切罗基银匠塞阔牙在1812年独自创制。它就是一种音节文字。
我们发现许多字的形状和拉丁字母十分相似,但发音却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发明者创制时有一本英文拼写书做字形上的参考,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英文字母该怎么发音。
少有的新创制文字是全音素文字的例子有“救世苗文”。救世苗文有辅音字母、元音字母和声调符号。
救世苗文由从没有上过学的越南苗族人杨雄录在1959年为老挝苗语创制。现代苗语长期处于没有文字的状态之下,因此杨雄录被当地渴望书写的苗人视为救世文化英雄,他也被尊为“文字之母”。
刻有救世苗文的木板
有趣的是,尽管救世苗文是从左往右书写的,但是在每个音节中是先写元音,后写辅音的。这和实际发音的顺序相反。
在没有受过语言教育的情况下,杨雄录设计出一套全音素文字的成就着实令人赞叹。遗憾的是,因为被怀疑是欲颠覆政权的人士,杨雄录于1972年被当时老挝政府派出的杀手所杀害。
今天的这道文字大餐您吃得还满意吗?你还了解哪些独特的书写系统呢?在留言里和我们分享吧。
参考资料
蒙昌配, 龙宇晓. 大山铸就的“文字之母”——杨雄录及其东南亚救世苗文系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 1. 77-84
往期精彩内容
人工智障 志玲姐姐 送命题 计算语言学 翻译腔 语言学期刊 郭敬明 语码转换 妇女 谁是卧底 《降临》 “在吗?” 倒装句 高翻毕业生 希拉里的笑 语言学老师 新概念英语 怪癖 怎样让大排不硬 外语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