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中,最常见的两种冲锋枪就是美国的M3冲锋枪和英国的斯登冲锋枪了,今天咱们来简单聊一聊这两个冲锋枪,聊聊它们是怎么诞生的,聊一聊他们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咱们按照时间顺序开始聊吧,先看斯登冲锋枪。英国佬的斯登冲锋枪其实并不是英国人自己研发的,而是抄袭的德国人的MP-28冲锋枪。二战爆发以前,英国人很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冲锋枪用,后来他们很惊奇的想起来,是自己的孤傲造成自己没冲锋枪用的。当年,英国人认为冲锋枪这东西是黑帮用的,还是拉大栓符合自己绅士的气质。那么,这也就造成英国人没有自己的冲锋枪了。
而当英国人看着欧洲那一大堆冲锋枪的时候,自己心里在嘀咕:我是不是需要一把冲锋枪呢?然而,英国佬自己没有冲锋枪的开发经验,就连自己的布伦机枪也是抄来的。战争日益临近,没办法,英国人抓起德国人的MP-28就开始仿制,命名为兰切斯特冲锋枪。
但是呢,英国人这边又是个岛国,资源是非常有限,再加上德国人的攻击,物资紧缺。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的军队,精雕细琢的兰切斯特肯定是不能快速的大面积装备军队了。于是乎,英国人琢磨自己开始弄冲锋枪。英国人最直接的方式呢,其实就是简化兰切斯特冲锋枪。最开始弄了个斯登MkⅠ冲锋枪,这把冲锋枪主要是去掉了木质枪托,换成了金属枪托,去掉了冷却导流孔,但是还有个前握把。
而这把斯登MKⅠ冲锋枪还是不行,生产速度还是慢,有护木、握把什么的。后来又诞生了斯登MKⅡ冲锋枪。这把斯登MkⅡ才是我们最熟悉的斯登,就是电视剧里最常见的那一个。全枪除了枪机都是冲压结构,那些能省去的步骤全都不要了,造价非常便宜,9美金一把,虽然说枪一般,但是能用,大面积装备军队没什么问题。
而美国人的M3冲锋枪其实和斯登冲锋枪是有一定的联系的,M3冲锋枪在设计的时候,曾经借鉴过斯登冲锋枪的思路。当年美国人装备的是汤姆逊M1、M1A1冲锋枪,这些枪呢,射速快、重、造价高、生产速度慢,汤姆逊最便宜的时候还是要40美金一把。美国人自己呢,其实也是hold不住的,开始寻求新的冲锋枪,要求造价低、重量轻、射速低、可快速生产。
于是乎,美国人在1942年年底推出了M3冲锋枪,使用的也是.45ACP。这把M3冲锋枪在设计的时候,思路来源于斯登和MP40,这两把冲锋枪的特点是:大量冲压件、点焊工艺、金属枪托,使用冲压件,便宜,节省成本,节省材料,金属枪托重量轻,而要是换成可折叠或者可伸缩的金属枪托,又能够缩小尺寸,便于携带。那么,这个以冲压件为主的,使用伸缩金属枪托的M3冲锋枪就这么来了。
而美国人对M3冲锋枪也是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内容包括拉机柄、照门等。原来M3冲锋枪的拉机柄是一个外置的有点莫名其妙的拉机柄,而等到M3A1的时候,直接取消了拉机柄,直接在枪机那里开了个口,打开防尘盖,伸手直接就可以拉动拉机柄了。而二战中,美军主要用的还是原版的M3,M3A1的数量非常少,产量上,M3在战争期间生产了超过60万把,而M3A1有15000把左右。
斯登冲锋枪和M3冲锋枪,都是属于在战争期间,为了应对急促的战争所生产的武器,包括德国人的MP-40和苏联人的PPS-43都是如此,都是以冲压件为主,弃用了铣削机匣(铣削机匣放在冲锋枪上也是浪费,大多数手枪弹,冲压机匣完全可以hold住),去掉了原有的木质枪托,换成了金属枪托。
抗战剧中,斯登和M3冲锋枪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呢,这两把枪属于是乱入。当年的抗日战场上,主要德国的伯格曼冲锋枪比较多,再不就是晋造和川造的汤姆逊冲锋枪,这两种是非常多的,也是进入中国比较早的两把冲锋枪。
下面这两张图都是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陕西拍摄的红军时期的抗日先锋军的照片,手里拿着的是花机关和汤姆逊。这两种枪都是早期国内武装采购于美国和德国的,后期国内进行仿制的数量也是比较多。
伯格曼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
至于斯登冲锋枪和M3冲锋枪,这两个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非常少见的,甚至没有。有人会说了,中美英当时都是盟国,应该会有汤姆逊冲锋枪和M3以及斯登,但是当年接收的武器里面,主要都是汤姆逊冲锋枪,按理说,最早接收英美武器的应该是远征军,而远征军的照片里,绝大多数都是汤姆逊冲锋枪,而没见到M3冲锋枪。当年M3冲锋枪来到中国,主要是在战争结束以后。
抗战结束以后,1947年,沈阳的90兵工厂曾经仿制了美制的M3A1,命名为了36式冲锋枪,发射的是.45ACP,而1948年,则又生产了发射9mm子弹的M3A1,命名为了37式冲锋枪。这两个,是后来国内M3冲锋枪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年美军生产M3冲锋枪,主要是自用为主,那会儿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这些枪大多都是配发给了美军,而战争结束之后,才开始大批量给盟友们送。而另一方面的佐证,可以大概率的证实,抗战期间并没有M3冲锋枪进入中国,那就是1946年出版的《兵器及术科训练笔记》,里面有提到过斯登冲锋枪(斯登第二式)和汤姆生冲锋枪,但是并没有M3冲锋枪,那么1946年以前,很有可能是没有M3冲锋枪进入中国的。
就让我做作一下,打个大水印吧,深夜查资料不容易,你们也能理解我
至于斯登冲锋枪,进入中国的时间就非常早了,下面这个文件是当年加拿大在战争期间通过租借法案给中国运输武器的资料。里面大致意思是,在1944年2月,给中国运输的第一批武器开始装车,里面包括7000把斯登冲锋枪和5700挺布伦机枪。加拿大当时是英国小弟,生产布伦机枪和斯登并不奇怪。
租借法案部分内容记述
划个重点,1944年2月,开始运输第一批物资,那会儿英国运输是不大可能了,加拿大的这一批斯登冲锋枪很可能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斯登冲锋枪,大概是下半年能收到货。这些冲锋枪上都刻着铭文:司登 手提机枪 加拿大造。79勃然上刻着的是:七九勃然 加拿大造。当时陆陆续续在加拿大订购了70000多把斯登冲锋枪,当然,到货的并不一定有那么多。
司登 手提机枪 加拿大造
结合《兵器及术科训练笔记》的记述,以及加拿大租借法案的描述,抗战末期,是有相当一部分斯登冲锋枪已经装备部队了,而且也写入了教材中,教士兵们如何使用了。斯登是这两把乱入的冲锋枪里,唯一一个存在于抗战时期的冲锋枪,但是来的时候,也是战争末期了。但是M3冲锋枪之所以能成为抗战剧的常客,几乎每部剧都有,原因只能是后来装备的数量太多了,太容易找了。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咱们后来改装的斯登冲锋枪,下面这图是使用PPS-43弹匣的斯登冲锋枪,发射的是7.62*25mm托卡列夫弹。这个大概率是五十年代时,9mm子弹不好找了,而7.62*25mm托卡列夫好找,为了适配子弹而进行改装的。
再次鸣谢军武文斋、御史三大人、不正经的军棍,,其实都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