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临近,各地陆续迎来秋季开学季。很多幼儿即将踏入幼儿园,开启人生的新阶段。记者近日探访了北京市六一幼儿院,与幼教老师探讨幼儿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新使命。
生活即教育,以儿童视角培养孩子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是一所寄宿制公办幼儿园,目前包括玉泉山院区、西山庭院院区、西三旗院区、科学城院区四个院区。其前身是1945年6月1日成立的延安第二保育院,1950年更名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近日,记者在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玉泉山院区看到,幼儿院内既有复刻的延安窑洞建筑和马背摇篮群雕等历史建筑,也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幼儿院一角设有蔬菜瓜果种植园和动物园,动物园里有梅花鹿、羊、孔雀、鸡、鸭等动物。幼儿可以参与到游戏大会、足球比赛、蔬菜种植、动物饲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六一幼儿院马背摇篮群雕。新华社记者杨洋 摄
“时时处处有学习,时时刻刻有教育。”六一幼儿院保教部副主任李硕介绍,幼儿院秉持“保教合一”的办院方针,形成“养成教育”特色,构建了“红色寻根、绿色探索、蓝色创意、金色跃动”四大课程内容,“将教育融入生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契机与潜能。”
六一幼儿院种植园。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把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关键经验融入日常互动。比如通过观察动物,老师会鼓励幼儿观察羊有4条腿,从而让幼儿了解数字的概念。”六一幼儿院保教部教研员安戈锋说,生活中有无限的学习内容,要鼓励学生在生活、玩耍和探索中获得经验,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给孩子更广的视野,让孩子多看多听,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认知世界,热爱生活。
呵护童心童趣,以“摇篮课程”促全面发展
很多幼儿家长可能都会关心这些问题:孩子在这里都能学到什么知识?有没有幼小衔接课程?但初次接触六一幼儿院的家长,可能会得到“失望”的答案:这里没有纯粹的知识授课,也没有拼音课、数学课、英语课……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没有一门课是把孩子们“圈”在教室里灌输知识的。
六一儿童节“游戏大会”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新时代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安戈锋认为,教育部的意见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六一幼儿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原则。近年来,六一幼儿院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摇篮课程”体系,以“尊重儿童生命意义”为取向,以“领域整合”为特点,以“儿童城市”为载体,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幼儿就像一颗种子,会经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幼儿园阶段就是这颗种子生根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至关重要。”曹雪梅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从小学老师到幼教老师的转型,她意识到,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本身具有探寻世界、自我生长的能力。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幼教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呵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帮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
升旗广场、红色之路剪纸墙、院史展览馆、幼儿手工制作的“红船”……走在六一幼儿院,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六一幼儿院幼儿手工作品。新华社记者杨洋 摄
曹雪梅介绍,“红色基因”是六一幼儿院的鲜明特色。其前身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时,保育员用生命保护幼儿,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光荣传统和“用生命捍卫责任”的崇高精神,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充分运用好幼儿院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研发中加入幼儿与教师对‘红色基因’的理解,赋予幼儿独特的‘红色气质’,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六一幼儿院的历史与现在。受访单位供图
李硕介绍,幼儿院设计了红色寻根课程,通过升国旗、打腰鼓、讲红色故事、表演“马背摇篮”舞台剧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行动有力”的六一小主人。
曹雪梅认为,新时代六一幼儿院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和原则: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做有灵魂的教育;坚持中国特色,做有担当的教育;坚持以幼儿为本,做有色彩的教育。“有信仰、有价值追求的教育,才能把根与信仰厚植在每个幼儿心中,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记者:杨洋
编辑:朱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