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程彧:鸣玉以相

鸣玉以相

程彧

南川城往北21公里,路边一个繁荣小镇鸣玉。小镇说不上繁华,我离开鸣玉在外几十年,每次回去路过只觉得小镇变化不大,房屋灰蒙蒙的,但是集市异常兴旺,所以称繁荣。我在鸣玉辖下的程家坝出生,一直到上大学之前的20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离开过这里。

我特别喜欢鸣玉这个名字,每次给人介绍我的老家,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都特别自豪,耳朵里响起金玉之声,清脆悠扬,余音不绝。民政部编政区大典2015年版描述鸣玉地名“因境内龙川江、凤嘴江交汇处有黑褐色山石,形态似牛而名石牛河,河中水流击此石,声如玉锵,遂称鸣玉”,我认为有些肤浅了。

鸣玉镇得天独厚,三江汤汤汇流,五桥连通三岸。从南川下来的凤嘴江从平栏桥下奔涌出来,进入老街河段,右岸高崖,左傍一排吊脚木楼;自大观萌发,经河图沿石溪一路兼收并蓄走下来的龙川江,到鸣玉附近过腾飞桥、胜利桥,再从最古老的盐巴桥底下穿过去,跟右边的凤嘴江融合成一条浩浩荡荡的石牛河,石牛河下游千米,过新大桥进入大溪河。

石牛河三水汇聚处,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形如闲牛静卧。我在鸣玉中学上高中的两年寄住在粮站后面姐姐家里,早上从盐巴桥这边爬23步石梯上到桥顶,从另一端下23步到青石老街,中午回来吃饭,晚自习后返回,每天两趟风雨无阻,在桥顶的廊檐下与河里的石牛遥遥相望;夏天炎热,有时候也会在晚上去同学安平家蹭一个馒头吃,一起去河中游泳,爬到石牛上跳水。安平家就住盐巴桥脚,木板门朝青石板街道打开,背后正好看到河中的石牛,相隔十来米远。那些过来的日子,我们从没听到过河水敲击石牛发出的声音,更无“声如玉锵”了,因此差了说服力。

文献上最早出现鸣玉一词,在春秋末左丘明所著《国语·楚语(下)》第16条中:“王孙圉聘於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韦昭注释“鸣玉,其佩玉以相礼也。”汉代贾谊在《新书·容经》中说,“鸣玉者,佩玉也。”观察鸣玉地形图,也正像一弯细钩挂着的翠玉,南川的一块美玉。所以我理解鸣玉作为名词就是佩玉,作为动词就是与人相见时,互相敲击各自佩玉为礼,类似今人的见面握手。玉的声形气韵,哪是水击石牛能比的。

鸣玉镇处于丘陵地带,大的地形地貌三面环山,海拔最高点在鸣星村的清凉寺,程家坝是能够仰望到的,通常叫作“岩上”,1180米;中间呈锅底形状,以洼地为主,海拔最低点460米。石龙村的地形两面环山,从程家坝看上去,鹰抱石往右到清凉寺、甑子崖,折90度到龙通嘴,直棱棱劈削到山脚,右边的大溪河与之遥相呼应,围出一块比较平顺的浅丘陵,跟鸣玉大地形极其相似。

石龙村程家坝是我的老家。从鸣玉往涪陵方向5里,翻岚泥垭,过一个叫“新桥”的大石桥,桥头左边的大院子就是程家坝。新桥以前叫石龙桥,全部由整块的青石条砌成的独拱,小时候经常去桥底下玩,特别是夏天,桥底的岩石上一躺,凉悠悠的,风从桥拱穿过去,水波微漾,映在桥拱底面,上面刻凿的黑底白字一闪一闪,记不清楚更多的内容了,只记得“大清光绪十三年”字样,其它列出的捐资姓名,一概看不清楚。桥心石的两面分别有石头雕塑的镂空石龙,上游一面龙尾为西,下游一面龙头向东,各有一米左右,桥连南北两端各有一棵大黄葛树,树身要三人合抱。后来为了通车,70年代初对桥面进行了加宽重建,还是用石条紧靠旧桥西面加倍镶起来。

记得建桥的时候,院子里突然来了几十个石匠、木匠、铁匠等各种工匠,带着家伙分散住在各家各户。石匠白天去晒谷子的大石坝边上打石头,用大锤砸楔子,弄出毛坯后,再用錾子一錾一錾剔成规矩的条石。木匠不晓得从哪里拉来的木头,人工锯开做成各种标准件。铁匠烧火一锤锤砸出抓钩。一段日子石头备齐了,木件用铁抓钩连接拼成桥拱,全村人都聚拢来看架桥,比过年热闹。桥架成了,旧桥上的龙尾没有了,龙头还在。里面一棵黄葛树也砍了,剩下外面孤单一棵,跟龙头一起寂寞。修桥的队伍撤走,院子里最漂亮那个姐姐嫁给了住在她家的石匠,队会计家招来一个打铁的女婿。

程家坝上面有一个石龙庙。我问过父亲一辈人,用作地名的石龙在哪里?没有人说得出来。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庙里面的菩萨破四旧砸了,还剩下空的屋子,四户人家分在里面居住。多年后再回去看,所有房屋拆得干净,独剩下一个庙门立在那里,原来的屋子地面,种了葱子蒜苗。最近几年有几位长者抽闲募资,打算重建,也只立了几尊泥像,进展极慢。我春节回去的时候,见庙门口拉了几幅白布,白布上印了一些简单的史料介绍,其中说道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程颐曾在附近长住,并留有遗迹。我没找到已经湮没的遗迹,不知真伪。

受眼界所限,我以为鸣玉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在我老家这一片,长期以来找不到一个有特色可以打造的区域。从中坝水库流下来绕着程家坝这个河沟,在刘家咀接纳了另一条从向家沟流出来的小河,汇在一起常年不缺活水,从新桥下游到锅底凼这一段,两边树木茂盛,竹林沿岸,河底是整块的石头,河水冲刷石头沟壑光洁,水流清浅见底,淙淙之声入耳。每次回老家,侄儿更新都带我去河边走一遭,讨论那些实施起来比较渺茫的规划,向往某一天能够把这一段做成风景,桥的外面小河之上悬空铺一块坝子,建一个供周围乡亲休闲娱乐的广场。现在乡里人气不足,有一个广场给坚守在家的老小乡亲聚集,喝茶打牌看电影;再架上一个索桥,河的两岸修亲水栈道,通到锅底凼外边旋转下到百米崖底,延伸到大溪河边。

规划其实不错,投资也不会太大,只是我认为这段景致的距离不足千米,周围也没有旅游配套,打造出来也只够本地乡亲游玩,不能形成旅游产业,留不住游客。所以至今更新也只是在岸上挖了一个水塘养鱼,不知道是水质好还是空气好,用野草和蔬菜喂出来的黄蜡丁颜色金黄,供不应求。

邻近的向家沟突然在近两年红火起来。镇政府在向家沟实施“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建设,以鱼稻共生综合种养业为支撑,建成了“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南川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示范点”,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旅游线路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村庄绿化美化,构建起“稻香浸入兴农梦,渔歌萦绕致富源”的美丽图画。还规划持续推进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建设,打造“一廊五景”“心心相印”“五彩花田”等旅游景点,建设特色旅游村。

鸣玉镇到程家坝之间,从最高点的岚泥垭一条支路左转进去两三里就是向家沟。向家沟红火起来后,程家坝跟向家沟连接的田土也被纳入了开发圈内。今年春节回家,附近的团山堡和新桥边的岗上两个相连的山包,全都种上了绿意盎然的油菜,团山堡上还修了栈道和观景台,跟向家沟形成了一条连续的旅游线路。相信随着这条线路的成熟,美丽乡村愿景会一步一步实现。

乡村不缺风景,缺的是发现风景的眼睛。向家沟这个网红景点开发成功,给程家坝带来了希望,或许有一天,更新设想中的程家坝广场,突然就建成了。那个时候,我会邀请热爱乡村的朋友们去我的老家,白天赏油菜花,吃黄蜡丁,夜晚在程家坝广场上放老电影,看银河繁星,摆龙门阵。

有朋自他方来,无玉佩叮咚,当在广场边敲锣击鼓迎接,且作鸣玉以相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