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岭南师范学院景东升教授和龙鸣教授主编的《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收入“岭南文库”丛书。两位编者搜录国内近代报刊和政府公报等文献中近400条关于广州湾的史料,对于全面认识20世纪上半叶法国全面管治时期的广州湾租借地甚有助益。
赠书福利
《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
《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印量仅1000册,硬皮精装定价110元,如今在市面已不易购得。为使关心广州湾研究或对广州湾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能够阅读和利用此书,景老师慷慨提供五本,委托本号向热心读者赠阅(快递到付)。赠阅名额仅五个,若想获得此书,请于5月20日前在文末留言讨论本书内容或相关广州湾历史,我们将择优选取。
一、广州湾史料整理的扼要回顾
史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就是各种各样的史料,历史学研究首先强调史料的重要性。就广州湾史料整理而言,1949年后国内最早对广州湾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是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和湛江本地高校学者。1957年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发起,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历史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广东省文化局成立“广东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组”,深入湛江地区调研法国租借广州湾早期的民众抗法斗争活动,访问了部分抗法老人,召开抗法老人座谈会进行口述历史,实地考察了抗法斗争遗迹,并搜集实物和文献资料。工作组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连载刊发在《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1、2期,后又转载于《广东历史资料》1959年第1、2期。与此同时,从广州师专调来湛江师专(即今岭南师范学院)的苏宪章教授开始“调查研究广州湾租界条约订立前后的人民反法斗争”,除了实地调查,参与抗法老人座谈会,还两次到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等地图书馆搜集史料,整理了相关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翻译有关的法文、英文资料。1984年,苏教授将搜集到的20多万字的材料油印成书,即《湛江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资料选编》上下册,作为教学之用。1985年,苏教授和原湛江市博物馆阮应祺馆长一起编写《湛江遂溪人民抗法斗争史料专辑(1898-1899)》作为《湛江文史资料》第三辑印刷成书,重点选辑档案文件、私人著述和报刊报道方面的材料,对1957年调查组刊登的资料“尽可能找原件作了校对,又重译部分法国外交文件,改正了错漏的地方,并将内容作了新的编排。”2004年,苏教授又将油印本定名为《湛江人民抗法史料选编(1898—1899)》,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时代因素所限,此前广州湾史料搜集对象主要是在“革命史观”指导下的“抗法”史料,时间也仅限于租借广州湾最初的1898和1899两年,对于此后45年的广州湾租借地历史也基本阙如。
2010年前后,景东升、龙鸣两位老师有感于广州湾历史研究的滞后,积极向湛江市社科联申请《广州湾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课题并获通过,此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广州湾历史研究之中。在这次新书首发式上,景老师在《关于广州湾史汇编第二辑的说明》的讲话稿中说道:“近年来我在广州湾研究中坚持从最基础的史料搜集整理出发,进而展开自己的研究工作,相信也只有在史料的实证基础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这是我从事史料编辑工作的根本动机和主要驱动力。”实际上,关于广州湾的史料大体上分为国内史料和国外史料两大部分。国外文献主要保存在法国、越南和日本等国家,从2011年起两位老师已经开始搜集广州湾租借地时期史料,曾远赴法国海外殖民地档案中心拍摄广州湾档案史料,目前正在积极翻译和整理。国内史料也相当丰富,如原始中文档案、地方志、文集、报刊、回忆录、口述史等也为数不少。有鉴于此,两位老师也认为“没有一本完整记录整个广州湾租借地存在期间的史料汇编,使研究广州受到极大限制。”于是他们在2013年13月主编出版了《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一辑)》,收录国内官方资料和私人文献,并收录有部分法、中文对照的史料。这次的新书前言部分指出“继《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一辑)》出版后,关心广州湾租借地历史的国内外人士逐渐增多,对其研究也渐成升温之势。”他们一方面表示对广州湾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更为关心资料集的编辑情况。“史料集的出版自然也就成为推动广州湾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因此,他们在整理法文资料的同时,也陆续搜集到了国内有关广州湾的大量报刊资料,这些资料以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观察视角,从正面或侧面记录了广州湾的内容,是广州湾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于是他们就有了再编辑国内资料的想法,并将其作为第一辑的补编。时隔3年之后,在两位老师的辛勤工作之下,《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正式出版,此书将是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与他们此前出版的《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一辑)》共同列入“岭南文库”丛书,这是“岭南文库”仅有的史料汇编成果,体现了广东史学界对这一成果的肯定。
二、《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的内容
相比于前一辑仍以过半篇幅收录1898-1899年抗法斗争和界务谈判的史料,《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收录内容主要是1900年法国全面管治广广州湾的中文史料。该书选取的资料以近代发行时间较长的《申报》《大公报》所刊有关广州湾的记载为主,还兼有从近代发行的其他报刊、地方政府公报等处摘录的原始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了完整呈现广州湾租借地历史,此书一共包括六个部分,细分如下:
第一部分是“广州湾与南路”。广东南路是民国时期一个行政专属地域名称,大约相当于今粤西地区及广西北部湾局部地区。广州湾是南路各地的咽喉与门户,南路各方势力常常以广州湾为据点开展活动,进行激烈的政治角力。因此此部分主要收录了黄学增发表在《中国农民》上的《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长篇报告以及陈玉潜刊发在《银行周报》上的《广州湾及南路各地调查报告》一文,还有《申报》《广东民政公报》《广东南路行政委员公署公报》《国民政府公报》《广东党务》上的相关文献,反映广州湾与南路的特殊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是“广州湾与雷州半岛兵祸、匪患”。中国近代租借地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成为了地方军阀和土匪的的庇护地。此部分收录文献以《申报》报道为主,加以《广东省政府周报》《大公报》的相关部分内容,反映了三合会、革命党、土匪、海盗等社会群体在广州湾的活动轨迹,以及政府剿匪和军阀互斗的复杂实况。由于1913年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都督兼署民政长,随后龙济光所部曾进驻高雷,因此本书收录了多篇1917、1918年《申报》关于龙济光的报道,反映了雷州半岛的地方势力争夺战。
第三部分是“法国对广州湾租借地的经营”。此部分是法国当局统治广州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法国对华政策”,收录《政艺通报》《时务报》的记录反映法国对华政策与在华商务;第二章“列强各国在广州湾的活动”,收录《申报》关于各国军舰驶进广州湾等军事活动的报道;第三章“法国在广州湾的经营与扩张”,收录《申报》《广东省政府周报》《广东民政厅事项》《广东省参议会月刊》《政治成绩统计》《中央周报》等报刊公告的相关内容,重点呈现了1936年“广州湾血案”(又称“坡头三月三抗法斗争”)的前因后果和往来交涉情形;第四章“交通、走私、邮政问题”,收录《申报》《财政公报》《关声》《大公报》《政治成绩统计》《东方杂志》等史料,展现广州湾铁路建设规划、海关设立、通航通邮、走私漏税等情况。
第四部分是“收回广州湾租借地的交涉”。1907年开始中国已经出现收回广州湾的提议,1919年巴黎和会后的二十多年间,各级政府、地方军阀和民间社会坚持收回广州湾的呼声从未断过。此部分收录《申报》《大公报》《时事月报》《广东党务》《上海市政府公报》《沈阳市政府公报》《江西省政府公报》等相关内容,反映中法两国关于收回广州湾的谈判交涉,以及将广州湾收回后改名为湛江市的情况。
第五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广州湾”。战时广州湾是广州湾租借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由于抗战初期沿海港口的相继陷落,广州湾一度成为中国沟通外界的唯一通道,其军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不少难民逃往广州湾避难或从广州湾转道进出,广州湾经济出现畸形的快速发展,“(香)港、澳(门)、(广州)湾”贸易、运输往来频繁,同样因为烟赌娼妓的公开,使广州湾有“小澳门”之称。这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收录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三种版本的《申报》和《大公报》的报道呈现抗战爆发后广州湾局势的演变;第二章收录三种版本《申报》《广西省政府公报》《大公报》《广东省政府公报》《金融周报》《经济丛报》《国际时报》《银行周报》《中央银行经济汇报》等记载反映日占广州湾前后航运、贸易情况;第三章收录《申报》《大公报》《女光半月刊》等有关文献反映战时广州湾教育、文化、卫生与救济救护问题;第四章收录《申报》《大公报》《中央周刊》《永安月刊》《自学》等刊物上的相关史料反映战时广州湾交通、邮政问题。
第六部分是“租借地问题研究”。民国时期学术界为了呼应中国政府和民间收回租界、租借地的呼声,国内著名法学专家学者对租借地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中国收入租借地提供理论支撑。此部分收录有高承元、方文政、陈登皞、王干生、周鲠生等学者发表在《中华法学杂志》《时事年刊》《革命外交》《学林》《国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上关于租界和租借地研究的论文,还收录有《申报》《路边拾零》《清朝野市大观》等书刊关于租借地的观感与研究。
综观全书,本书收录文献资料全面反映了广州湾租借地的历史风貌,特别是在新闻媒体报道视野下的广州湾形象,如广州湾在南路中的地位,租借地的存在是如何影响周边地区政治形势、经济贸易、社会治安、军事争夺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从1907年起中国便有收回广州湾的声音,此后不绝于耳并诉诸国际社会,报界长期对此跟踪报道,对其发展轨迹的记录清晰可见。抗战时期的广州湾因其特殊的地位而变得异常重要,租借国的东法政府、日本、蒋介石政府、中共地下党组织,甚至地方实力派都试图控制广州湾,弹丸之地,争斗激烈。这些内容在本书收录资料中都有较多的体现,是广州湾历史研究中难得的原始资料。
《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书页
三、《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的特点
通读全书,就不难发现此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取材严谨,史料丰富。
此书收录近400条长短不一的史料,虽然主要来自报刊和政府公报,但是这些史料都直接或间接和广州湾存在关联,体现了编者取材严谨,宁缺不滥的编辑思想。此书史料来源丰富,主要包括了《申报》《大公报》等近30种报刊和国民政府、广东省、广西省、江西省、广东南路、上海市、沈阳市等各级政府的公报,这些资料既有原始记录,也有民国时期的研究性成果,基本涵括了广州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涉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学者对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进行研究时指出,“报刊连续出版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的报道,对一定阶段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进行持续的反映。”以出版发行长达77年的综合类日报《申报》而言,《申报》对于广州湾各个时期情况有连续集中的报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关于兵祸、“广州湾血案”历史事件的报道,详尽的报道反映出这起惨案的若干细节,保留了许多包括电文、公告等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是研究广州湾租借地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学者从事广州湾史的研究,必须将报刊史料和其他史料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充分发挥各种史料的最大作用和融会贯通,实现各自的研究目的。因此这些取材严谨的广州湾历史资料,为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
(二)分门别类,重点突出。
此书收录的的史料并非一盘散珠,而是分门别类下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史料汇编。从上述此书内容可以看出,此书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一专题大致上以时间顺序排列进行编辑。第三、第五部分是此书主要内容,这两部分再下分四章。法国租借广州湾之后,将其隶属于印度支那联邦越南总督管辖,对广州湾租借地具有治理权,法当局对于广州湾的经营显得尤其重要。在广州湾的法文资料尚未完全翻译之前,记载法当局政策的中文文献价值也不容低估。通过这些史料使我们愈加明了法国的对华政策和经济乱象,也更加清楚法国全面统治广州湾时期的社会概况。这些内容在此书的第三部分具有重点的呈现。此外,战时广州湾也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焦点。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在广州、香港等城市陷落后,广州湾成为中国唯一的出海口,迎来短暂的繁荣期。不少文化人士前来广州湾游览或途径广州湾进出,留下不少游记类的作品刊登在当年的报刊上,今天读来仍有亲临其境的感受。战时广州湾的航运、贸易、教育、文化、卫生、救济、交通、邮政等方面的史料在此书第五部分均能找到。
(三)索引注释,便利阅读。
此书在最后部分增加了“收录史料目录索引”,索引以表格形式呈现,共有三列,第一列为史料编号,编号以五位数表示,万位表示一级标题,千位表示二级标题,百位、十位、个位为序号;第二列为“细目标题”,多数为原来史料的题目;第三列为史料所对应此书的页码。这份索引的好处在于在原书六个部分之间或之外进行更广泛的史料联系,可以根据题目所提示迅速找到读者所需要的内容,并不一定局限于编者所分类的专题,使此书收录的史料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此书对史料原则上没有作内容或文字上的改动,具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予以改正,并对原文的错字、别字、颠倒和衍文进行校勘。另外,此书对原文中的个别地方增加了注释,帮助读者排除阅读中的困难。这些有的是纠正错误,如指出广州湾并非属于广西(第139页);广州湾租借国并非英国(第158页);广州湾租借条约并非签订于一八九八年(第204);上海法租界并非1829年设立会审衙门(第217页)。有的是补充信息,如“孔”指孔祥熙(第123页);“孙”指孙中山(第151页);“陈总司令伯南”指陈济棠(第124页)。有的是统一译音名词,如“俾雅德炮台”是西营炮台(第174页);“淡海及南洲”是东海岛和硇洲岛(第204页);“白贝霞堡”是白雅特城(第212页);“西荫区”是西营(第212页)。这些注释的添加便利了读者对于史料的阅读与运用。
美中不足的是,此书前言部分已经指出此书主要利用的是爱如生近代报刊数据库和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络数据库资源,因此此书收录的绝大部分是已经电子化并能检索到的史料,对于其他存在报刊如《广州湾日报》《大光报》《高州民国日报》《香港工商日报》《香港华字日报》等关于广州湾的报道记载仍还没收入,《申报》《大公报》在此书中占据的比例也过重。虽然此书突出呈现法国经营广州湾租借地和战时广州湾的情况,这两部分占据了全书近400页中的235页,近400条史料中的294条,相应的对于其他内容相对较少,在布局上难免存在失衡现象。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广州湾史料的整理与出版是长期的工作,如果说第一辑史料以官方文书为主,第二辑则是以新闻报道为主,我们热切期待更多广州湾史料尤其是法文史料的早日整理出版。
概而言之,《广州湾史料汇编(第二辑)》是当前国内出版的重要的广州湾历史研究史料汇编资料集。在史料选材上,此书以原始史料为主,着重近代报刊和政府公报文献,选取与广州湾相关的记载。在史料编辑上,此书吸收了有关史料汇编的有益经验,按照不同的专题分为六大类进行编排,自成体系而又互相关联,试图呈现广州湾历史全貌的多个维度。在史料价值上,此书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广州湾租借地历史的演变轨迹,是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所必备的基础史料,必将促进广州湾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编者景东升系岭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
撰文:钱源初
校订:吴子祺
编辑: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