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前哨站|潘杰希尔峡谷:抗塔最后大本营,曾打退苏军9次进攻

凤凰网军事原创|潘杰希尔峡谷!最后的坚守阵地,阿富汗政府军谋划在此翻盘

阿富汗副总统萨利赫(右2)与小马苏德(左3)现身潘杰希尔山谷,誓言抵抗到底。

文|凤凰网军事特约作者 重光

核心提示:

1.目前阿富汗国内战事仍在继续,副总统萨利赫的部队正死守潘杰希尔峡谷,该地区此前从未被塔利班占领过。

2.潘杰希尔峡谷绰号“五头狮子”,苏联侵阿战争期间,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率领游击队抗住9次猛烈进攻,打出了威名,确立了自己的强大威望与军事领导权。

3.潘杰希尔峡谷正在成为阿富汗国内反塔利班大本营,包括政府军、小马苏德率领的原“北方联盟”游击队等力量正在此地集结。

当地时间8月17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陷落被塔利班占领两天之后,阿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麾下的部队从塔利班手中夺回了位于喀布尔以北的帕尔旺省省会恰里卡尔,连接喀布尔与阿富汗北部最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战略公路从恰里卡尔穿城而过。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8日报道,双方目前正在潘杰希尔峡谷附近激战,萨利赫的部队正死守潘杰希尔峡谷。阿政府军消息人士透露称,拒绝投降的阿政府军军人和前第一副总统杜斯塔姆的部队正在前往潘杰希尔省途中,准备与当地的武装力量一同抵抗塔利班。

“我们没有失去斗志,我们看到了未来巨大的机会,无用的警告已经结束,加入抵抗阵线吧。”萨利赫在推特发文称,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向塔利班低头,并呼吁国民抵抗塔利班。

已故阿富汗前军事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被不少民众视为英雄

已故阿富汗前军事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被不少民众视为英雄

与此同时,由已故阿富汗前军事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Ahmad Shah Massoud)的儿子艾哈迈德·马苏德(Ahmad Massoud)领导的一支抵抗力量,据称正在潘杰希尔谷地中重新集结。

马苏德在近日的一段视频中号召本国同胞与他一起,为“阿富汗的自由”而奋斗。目前已有成功躲过塔利班武装人员的阿富汗士兵在马苏德的号召下开始来到潘杰希尔。

潘杰希尔究竟是何地?缘何阿政府军在反攻塔利班的过程中选择首先拿下该地?潘杰希尔的归属对于整个阿富汗的局势有何影响?

军情前哨站|潘杰希尔峡谷:抗塔最后大本营,曾打退苏军9次进攻

易守难攻的“五狮”

亚历山大大帝曾从如今喀布尔所在的谷地出发,通过潘杰希尔峡谷的山口进入巴克特里亚。

亚历山大大帝曾从如今喀布尔所在的谷地出发,通过潘杰希尔峡谷的山口进入巴克特里亚。

潘杰希尔峡谷位于阿富汗中北部,靠近兴都库什山脉,南距喀布尔约150公里。潘杰希尔河在峡谷中蜿蜒流淌,整个峡谷地形崎岖、易守难攻。

潘杰希尔峡谷内一条长约100公里的公路连接了阿中北部的两处山口——卡瓦克山口与安朱曼山口,前者海拔达3848米,连接了乌兹别克斯坦、阿北部平原与喀布尔,后者海拔4430米,是喀布尔与该国西北部巴达赫尚省沟通的要道。

历史上不乏通过上述两处山口对阿富汗发起军事行动的例子: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9年的春天就率兵从如今喀布尔所在的谷地出发,通过潘杰希尔峡谷的山口进入巴克特里亚,这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大夏的地方;而在1398年,帖木儿汗国的创始人帖木儿也曾率兵通过潘杰希尔峡谷,南下挥师进攻印度。

帖木儿汗国的创始人帖木儿曾率兵通过潘杰希尔峡谷南下进攻印度。

帖木儿汗国的创始人帖木儿曾率兵通过潘杰希尔峡谷南下进攻印度。

此外,玄奘在前往印度取经的路上也曾取道潘杰希尔峡谷,而来自摩洛哥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1333年也曾取道此处前往印度,在20年后描述自己通过潘杰希尔峡谷时的经历时,伊本·白图泰仍清晰记得为了防止骆驼在极度的寒冷中陷入雪地,自己把衣服披在它们身前以助其御寒。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潘杰希尔峡谷对于对阿富汗的陆路交通而言相当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潘杰希尔”(Panjshir)一词在波斯语中意为“五头狮子”,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当地地势险要,狭长的潘杰希尔峡谷像狮子的利爪一样悬在喀布尔的东北端。

在过去的大半个八月中,尽管塔利班武装几乎占据了阿富汗每一寸土地,但唯独没有夺取潘杰希尔。当地居民对法新社说,“我们不允许塔利班进入潘杰希尔,将竭力抵抗,与之作战。”

回溯历史,潘杰希尔凭借其天然的防御能力,不仅曾抵御住了苏联军队的猛攻,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的阿富汗内战中也从未落入过塔利班之手。而在这背后,一位被称为“潘杰希尔之狮”的人功不可没。

军情前哨站|潘杰希尔峡谷:抗塔最后大本营,曾打退苏军9次进攻

九次苏军攻势被打退

1979年,暗中与美国接触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一家在苏联特种部队发动的"风暴333行动"中被击毙,苏军随后大规模入侵阿富汗。

1979年,暗中与美国接触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一家在苏联特种部队发动的"风暴333行动"中被击毙,苏军随后大规模入侵阿富汗。

1978年,亲苏联的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四月革命,推翻了阿富汗共和国的达乌德汗政府,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由于政变后的新政府没有得到绝大多数阿富汗民众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府宣布并实施了在党内外反对政治异议的政策。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按照苏联路线开始了改革。阿富汗人反对苏联式改革,也拒绝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倒向苏联,特别是在政府试图通过逮捕或处决那些反抗者来执行其苏式政策时。在农村地区,估计有5万人至10万人人被军队逮捕和杀害。由于镇压,该国大部分地区已出现了对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府进行的公开起义。到1979年春季,起义已波及阿富汗主要城市地区。

从这时开始,无休止的战乱和政权更迭成为了阿富汗之后数十年的常态,而这一切在1979年达到了高潮——暗中与美国接触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一家在苏联特种部队发动的"风暴333行动"中被击毙,苏联也借此机会派出数十万大军大摇大摆地从阿富汗北部经陆路进入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由此爆发。而这场战争一打就是整整十年。

虽然在1979年年底至1980年年初的第一阶段攻势中,苏联部队沿着三条线路迅速控制了主要的城市、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但是阿富汗全国的叛乱现象开始越来越多和更激烈——苏联军队陷入了阿富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尽管苏联占领了主要的城市和通信系统,而“圣战者”发动游击战争几乎控制了80%的国土。苏联部队的战略领域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控制着从泰尔梅兹到喀布尔的公路,苏军会定期向“圣战者”控制的地区发动攻击。为了确保喀布尔的安全,从1980年到1985年,苏联部队向战略要地潘杰希尔谷地发动了整整9次攻势。

陷入阿富汗“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的苏军,一直未能肃清潘杰希尔峡谷中马苏德的游击队。

陷入阿富汗“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的苏军,一直未能肃清潘杰希尔峡谷中马苏德的游击队。

1980年的潘杰希尔峡谷主要由伊斯兰促进会的逊尼派“圣战者”控制,其指挥官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马苏德时年27岁,是出生在潘杰希尔的塔吉克族人,毕业于喀布尔大学工程系。他的父亲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则是一名退役准将。早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马苏德重返家乡潘杰希尔,率领阿富汗游击队展开抵抗运动。

从1980年起,马苏德带领手下的“圣战者”在潘杰希尔以北的萨朗山口对苏军补给车队展开了不间断的伏击,一度使得苏军的燃料补给出现了中断。

为永绝后患,苏军数度派出小股部队与马苏德的手下交火,但每一次等待着苏军的都是痛苦的败绩。马苏德的“圣战者”从山峦顶端,居高临下地向苏军开火,与此同时,峡谷低处的道路还被“圣战者”埋设了地雷,以阻碍苏军车辆行动。

在1980年4月至1981年9月的四次攻势损失惨重却无果后,1982年5月,苏军决定派出空军和炮兵对潘杰希尔峡谷展开大规模攻击,1.2万名苏军士兵百余架战斗机和直升机掩护下大举进攻潘杰希尔峡谷,妄图吃掉马苏德及其大部队。

在激烈的战斗中,面对即将失败的局面,马苏德果断地率领部队撤离,等到苏联大部队撤离据点后,再派出游击队重新夺回被占领的区域。1982年8月,苏军又发动了第6次攻势,但仍未摧毁马苏德和他的游击队,反而在两次战役中损失了大约3000余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政府军还有多人叛逃到马苏德的部队中。

马苏德的游击队一度仅靠倒卖潘杰希尔当地的特产——祖母绿矿石来维持部队的军饷

马苏德的游击队一度仅靠倒卖潘杰希尔当地的特产——祖母绿矿石来维持部队的军饷

在这一期间,马苏德与全国数百名“圣战者”指挥官一起,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北方监督委员会"的组织,以方便统一管理和指挥人员与苏军进行战斗。虽然这一时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抵抗者进行了大量物资与金钱的援助,但因为马苏德特殊的背景(他是塔吉克人,非阿富汗第一大民族普什图人)以及非原教旨主义者的原因,因此马苏德从“圣战者”组织处得到的资金一直少得可怜,一度只好倒卖潘杰希尔当地的特产——祖母绿矿石来维持部队的军饷。

1984年4月,苏军展开了第七次攻势,这次苏联人更是下足了血本:1.1万名苏联军人加2600名政府军士兵,加上近400架各式军用飞机,上千辆武装车辆浩浩荡荡前往潘杰希尔峡谷,可谓是磨刀霍霍。交火中,马苏德的部队一度被逼到了绝境,他本人也身受重伤,但在手下士兵和地雷的帮助下,残余的部队硬是从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马苏德等人再一次逃出生天。

1984年9月与次年6月苏军还发动了两场攻势,但均被马苏德率兵打退。

几次声势浩大的攻势不仅没有动摇马苏德抗苏的决心,反而让他在阿富汗各地家喻户晓,他与手下在潘杰希尔谷地的出色表现,阿富汗各派对其赞赏有加,也让他获得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称号——"潘杰希尔之狮"(Shir Panjshir)。

自1986年起,碰了一鼻子灰的苏军开始极力避免在潘杰希尔损失兵力,苏军甚至还与马苏德的部队达成了“默契停火”——苏军士兵在通过潘杰希尔谷地时被禁止无故射击,而“圣战者”也避免攻击苏军基地。在此有利于己的情形下,马苏德顺势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出了潘杰希尔峡谷,占领了巴格兰省和塔哈尔省的大部分地区。

军情前哨站|潘杰希尔峡谷:抗塔最后大本营,曾打退苏军9次进攻

反抗塔利班的大本营

在驻阿苏军1988年6月全部撤出后,阿富汗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和平。

在驻阿苏军1988年6月全部撤出后,阿富汗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和平。

随着1988年6月最后一批驻扎在潘杰希尔的苏军与阿富汗政府军撤离,马苏德的“圣战者”游击队终于迎来了和平。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又被打破了。1992年阿富汗战争结束,阿富汗亲苏政权被推翻,阿富汗“圣战者”建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马苏德在大学里的教授拉巴尼担任总统,马苏德就任国防部长。不过,不久后不同派别的“圣战者”却又因意识形态不同而混战不休,内战由此爆发。

在南部塔利班势力的步步紧逼下,1996年,拉巴尼的政府被塔利班赶出阿喀布尔。马苏德将军成为北方联盟军事领导人,率领塔吉克和乌兹别克民兵在北部30%的领土上开展反塔利班斗争。

1997年,美国助理国务卿罗宾·拉斐尔劝说马苏德投靠塔利班,但被他严词拒绝,这个坚强的男人甚至说:"哪怕我的地盘只有头上戴的帽子一样大小,我也要竭尽全力地阻止其免受塔利班的攻击"。在与塔利班作战时,马苏德也不忘关心当地百姓,极力维护各民族的性别、教育和就业平等。

至2001年,马苏德麾下北方联盟军队控制的阿富汗领土仅剩下了该国西北部的10%,其中距首都喀布尔最近的便是潘杰希尔峡谷——马苏德的家乡。

在这里,马苏德也因为巨大的声望与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成为反塔利班联盟的领袖之一。在2001年4月5日,马苏德应欧盟邀请,前往欧洲议会进行访问,在这次访问中,马苏德发出警告,称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正在筹划对美国的新一轮恐怖袭击。而据中东媒体研究所(MEMRI)后来所披露的消息,本·拉登的保镖后来回忆,“谢赫·奥萨马(本·拉登)问兄弟们:‘谁来为我处理艾哈迈德·马苏德,因为他伤害了真主和他的儿子们?’几个兄弟自愿刺杀马苏德,并得到了真主的赏赐,好消息随后就传了回来。”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在抗苏战争中的亲密战友阿卜杜勒·萨耶夫介绍了两位来自比利时的摩洛哥裔记者,他们来到马苏德的办公室进行采访,但他们事实上来自突尼斯,是基地组织的成员,他们手中的摄像机里面充满了炸药。一阵巨响后,马苏德的办公室被炸毁,“潘杰希尔的雄狮”倒在了血泊之中,并在紧急送往塔吉克斯坦的法克尔空军基地途中停止了呼吸,终年48岁。虽然马苏德的葬礼在潘杰希尔偏远的农村进行,但彼时仍有数十万人参加。

此事事后被证明是基地组织为“九·一一”事件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马苏德的死使北方联盟再也没有具有领袖魅力的强人可以整合各大派系,地方军阀陷入长时期内斗,无法团结一致对抗塔利班,导至于数年后塔利班卷土重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假使马苏德未死,由其出面主导阿富汗的政局,后来的阿富汗政府内部便不至于陷入严重分裂与对抗。

潘杰希尔峡谷被许多人称作阿富汗反塔利班势力最后一个逃难的角落。凭借其天然的防御能力,潘杰希尔不仅抵御住了苏联军队的猛攻,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内战中也从未落入过塔利班之手。

在过去的大半个8月中,塔利班武装几乎占据了阿富汗每一寸土地,但唯独没有夺取潘杰希尔。当地居民对法新社说:“我们不允许塔利班进入潘杰希尔,将竭力抵抗,与之作战。”

潘杰希尔抵抗阵线的消息人士对《国家报》透露,他们已给塔利班递信:“组建一个包容各方的政府。不要试图进入潘杰希尔峡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